醴陵市千亿陶瓷产业集群发展规划 (2010-2017)

发布时间:2014年07月22日

来源:工信

阅读:4933次

目  录

前言 1

一、发展现状 2

(一)深厚的陶瓷产业底蕴 2

(二)明显的产业优势 3

(三)基本具备完整的产业链   7

(四)具备有利于产业集群的政策环境 8

(五)日益完善的基础设施与交通条件  9

二、发展机遇与面临挑战    11

(一)重要机遇 11

(二)面临挑战 13

三、发展思路 19

(一)指导思想 19

(二)基本原则 20

(三)发展战略 22

(四)发展定位 24

(五)发展目标 26

四、重点任务 29

(一)培育工业陶瓷、电子陶瓷的产业集群 30

(二)培育电瓷电器的产业集群 31

(三)培育釉下五彩陶瓷的产业集群 31

(四)培育陶瓷装备制造业的产业集群 31

五、空间布局 31

(一)总体布局 31

(二)城区与乡镇 32

(三)醴陵陶瓷产业园 32

六、保障措施 33

(一)加快醴陵陶瓷产业集群的基础设施建设与优化空间布局 33

(二)创新醴陵陶瓷产业集群的服务体系与机制建设 36

(三)促进专业化分工协作,增强产业集群的协同发展能力 43

(四)推行品牌发展战略,提升产业集群的市场竞争能力 45

(五)培育醴陵陶瓷产业的“旗舰企业”,发挥产业带动作用 46

(六)推动自主创新与创新型陶瓷产业园区建设 49

(七)加快千亿陶瓷产业集群的人力资源开发,改善人才环境 52

(八)优化醴陵陶瓷产业集群中资源配置与保护生态环境 53

(九)完善醴陵陶瓷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体系与制度创新 55

(十)加强醴陵陶瓷产业的对外开放与合作 62


附件:

一、醴陵市陶瓷产业千亿集群规划项目调研报告

二、北京市平谷区发展总部经济的优惠政策

三、长沙市发展千亿产业集群的优惠政策和措施
















前   言

醴陵陶瓷已有1900多年的发展历史,具有雄厚的产业基础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陶瓷产业是支撑醴陵区域经济和财政收入以及展示、宣传醴陵城市形象,提高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重要载体。醴陵是国内重要的陶瓷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醴陵的陶瓷产业已基本形成集瓷泥采掘与贸易、陶瓷制造、陶瓷机械、陶瓷辅料、彩印包装、陶瓷交易市场及陶瓷专卖店、陶瓷物流于一体的陶瓷产业集群。

在中央“调结构,转方式”的要求下,按照湖南省委、省政府2009年5月7日颁发的湘办[2009]22号文件(《湖南省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湖南省经委关于湖南省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四千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醴陵市委、市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具体贯彻湖南省委“一化三基”战略决策,坚持优势产业优先发展的原则,通过整合资源,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等手段,推进传统陶瓷产业的技术升级,降低能源和资源的消耗,增加陶瓷产品的附加值,拓展陶瓷产品应用领域,提高醴陵陶瓷产业集群规模。在“十二五”期间壮大醴陵陶瓷产业,加快陶瓷产业集群式发展,提升陶瓷工业园区整体发展水平,打造陶瓷产业的“旗舰”企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陶瓷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致力于构建陶瓷产业集群,延伸产业链条,使整个产业向着专业化、规模化方向迈进,提升醴陵经济整体实力。力争通过5-7年把醴陵的陶瓷产业发展成为湖南省千亿产业集群之一,实现醴陵陶瓷产业由以传统陶瓷产业为主向新型陶瓷、电瓷电器为核心的战略性产业的转变。增强醴陵陶瓷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构建醴陵陶瓷产业在全球市场的地位。













一、醴陵陶瓷产业发展现状

2003年,湖南省政府把醴陵陶瓷确定为湖南省标志性产业。2006年,湖南省政府把醴陵陶瓷产业列为全省50个重要集群产业之一。近十年来陶瓷产业一直是醴陵市的支柱产业,醴陵也是全国电瓷电器和日用陶瓷(炻瓷)的主要产区和出口基地。2009年全市共有陶瓷企业503家,完成工业总产值158.2亿元,实现税收3.339亿元,从业人员10万余人,2010年陶瓷产业总产值将突破200亿元。

按照湖南省委、省政府2009年5月7日颁发的湘办[2009]22号文件(《省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省经委关于湖南省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四千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醴陵市正在积极开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在“十二五”期间,推进传统陶瓷产业的结构调整、技术升级,降低能源和资源的消耗,增加陶瓷产品的附加值,拓展陶瓷产品应用领域,加速醴陵陶瓷产业集群规模。醴陵陶瓷在通过5-7年,吸引国内外资本进入醴陵陶瓷产业,打造陶瓷产业集群,向千亿产业集群方向迈进。

“十一五”期间,醴陵市实施大力推进湖南新型工业化进程的战略,调整产业结构,加大投入,着力提高优势产业—陶瓷产业集中度和企业集团化水平,加快陶瓷工业园区产业集聚发展,产业集群水平有了一定提高。醴陵陶瓷产业提前一年完成《湖南省培育发展产业集群十一五规划》到2010年主营业务收入150亿元的目标。

(一)深厚的陶瓷产业底蕴

醴陵是全国著名的三大“瓷都”之一,素有“瓷城”美誉,在国内外久负盛名。醴陵陶瓷生产源远流长。东汉初,陶器已形成规模生产。清雍正七年(1729),开始生产釉下青花粗瓷。光绪三十二年(1906),生产细瓷,并由单一色彩发展为釉下多彩。1909~1915年间,相继在武汉劝业会、南洋赛会、意大利都朗博览会和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分别获一等金奖、一等奏奖、最优奖和优奖金牌。还曾作为贡品献给慈禧太后。醴陵釉下彩瓷开始名扬华夏,走向世界。“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就是醴陵陶瓷在当时赢得的良好评价。新中国成立后,以国光瓷厂为主的一批国有企业,又有一大批产品先后荣获省部级以上优秀产品奖,并被确定为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生活用瓷和国家礼品瓷。在此期间,醴陵陶瓷产业实现了由手工到机械、由柴窑到煤窑的历史性转变。釉下五彩、“红官窑”已经成为享誉中外的文化地标。醴陵陶瓷产业是全国百佳产业集群之一,产品门类较为齐全。2009年日用陶瓷、工业陶瓷产量分别达31.8亿件、43.6万吨。目前有陶瓷企业503家,其中,日用陶瓷企业213家、电瓷企业137家、工艺及新型陶瓷企业49家、其他瓷业104家。

(二)明显的产业优势

醴陵是国内重要的陶瓷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之一,醴陵陶瓷产品由日用高温瓷独闯天下发展到日用陶瓷、电瓷、工艺陶瓷、建筑陶瓷、新型陶瓷五大系列4000多个品种,并形成了集陶瓷制造、陶瓷机械、瓷泥采掘、陶瓷颜料、花纸、彩印包装于一体的陶瓷产业链条。醴陵拥有丰富的瓷泥矿产品资源,探明储量超过5000万吨,三分之一的乡镇有瓷泥矿可供利用,有大批熟练的产业工人。全市拥有自营出口权的陶瓷企业63家。2009年全市陶瓷出口额为1.7542亿美元,电瓷产品出口额为0.39561亿美元。醴陵陶瓷产量占到湖南省90%以上。2009年,醴陵陶瓷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占当年醴陵市工业总产值344.78亿元的45.88%

2006年起,醴陵市委市政府实施“以大带小、以大促小、以大并小”战略,加快资源整合,培育龙头企业。全市涌现出以华联、湖电、泰鑫、陶润、阳东等为代表的一批成长性强、规模较大的陶瓷企业,规模企业的户数达到186家。醴陵市规划建设了陶瓷产业园,目前入园企业已达47户,年产值突破25亿。醴陵陶瓷业每年科技引导投入都在2000万元以上,全市有20多家企业成立了产品研发中心,其中华联瓷业炻瓷研究所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近三年申请专利700多件,高薪引进的高级科技人才多达860余人,华联瓷业每三个月实现一次上千种产品的全面刷新。瓷业产业的转型升级,使“瓷城”产品一举扭转了只能在国外摆地摊的状况,打入了沃尔玛、宜家、吉普森等国际连锁超市。华鑫瓷业攻克了1000千伏电瓷电器的难关,成为全球最大的综合性电器公司——瑞典ABB公司的供应商,2007年至2009年,产值由1.27亿元增到2.5亿元。

数据显示,醴陵市近七年的GDP总量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预计未来几年内醴陵市总体经济将继续较快发展。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经济进入黄金发展期数据表明,近七年醴陵市的对外贸易取得了较快发展,陶瓷产业做出较大贡献。







图1  2003-2009年醴陵GDP(亿元)

 


图2  2003-2009年醴陵人均GDP(元)

 


图3  2003-2009年醴陵日用陶瓷产量(亿件)

 









图4   2003-2009年醴陵工业陶瓷产量(万吨)

 


图5   2003-2009年醴陵出口总额(亿美元)

 


图6   2007-2009年醴陵陶瓷出口总额(亿美元)

图7反映了近几年陶瓷工业产值的增长情况,以及与全市工业总产值的对比情况。图8反映了2009年醴陵市陶瓷工业产值占总工业产值的比例。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陶瓷产值在整个醴陵市的支柱产业地位。2009年陶瓷产业的产值158.2亿元中,由于统计口径差异,陶瓷机械没有包括在陶瓷行业之内,而是包含在机械行业之内,但是从陶瓷产业集群的角度看,陶瓷机械行业的产值也应包括在陶瓷产业之内。

图7  醴陵市陶瓷产业产值与工业总产值比较


图8  2009年陶瓷产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例   资料来源:政府工作报告


图9  醴陵市陶瓷产业的税收贡献

(三)基本具备完整的产业链

醴陵陶瓷产业发展经历了由陶到瓷,由粗瓷到细瓷,由普通日用陶瓷到门类齐全的中高档出口日用陶瓷、艺术陶瓷、电瓷电器、新型陶瓷的发展过程。经过多年的发展,产业链不断延伸,区域内聚集了众多的陶瓷生产、研发企业,还配套了陶瓷原料、陶瓷机械设备、窑炉设计与安装、模具、耐火材料等上游企业,及花纸、包装、物流、贸易、专业市场、出口报关、质量检测等下游企业。目前醴陵陶瓷产业已基本形成了一个集陶泥开采与贸易、陶瓷制造、陶瓷机械、陶瓷颜料、花纸、彩印包装、陶瓷交易市场、配送物流、商检报关于一体的相对完整的产业链。陶瓷产业内部分工协作关系基本形成,配套服务企业发展到200多家,产业上下游物资供应网络比较健全,基本可以实现区域内采购。醴陵市政府正全力完善产业集群,延伸产业链条,使整个产业向着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醴陵陶瓷机械装备产品门类齐全,聚集了炼泥机械、成型机械、施釉机械、窑炉机械,有20多家生产陶瓷机械装备的民营企业,但规模不大。醴陵生产的陶瓷机械已攻克了本地陶泥含铁量高的难关。但是醴陵缺少从事陶土资源开发、瓷泥和釉料专业生产、专业化销售、大型物流、模具研发、窑炉研发、高级包装生产的专业化公司。

(四)具备有利于产业集群的政策环境

2003年,醴陵陶瓷产业被确定为湖南省十大标志性产业之后,醴陵陶瓷产业获得快速发展;2006年湖南省又把其列为50个支持优先发展的重点产业集群,醴陵市被确定为全省10个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县(市),醴陵陶瓷产业连续三年获得20%以上的增长。醴陵市正在积极争取把陶瓷产业列入湖南省重点扶持的产业集群和“四千工程”的扶持范畴,将对醴陵陶瓷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形成巨大推力。

(五)日益完善的基础设施与交通条件

2005年天然气进入醴陵并成功点火,目前醴陵陶瓷企业有190家企业使用了天然气,陶瓷企业的燃料成本普遍下降,生产成本降低10%以上,产品合格率提高20%以上,企业利润率有所提高。环境污染大幅度减小,2009年全年空气质量良好天数由319天上升到326天,城乡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在全省卫生检查中排名第四。川气入醴加快了醴陵陶瓷产业的发展,提升了陶瓷产品品质,推动了陶瓷产业由传统工业向现代工业的转变。

醴陵拥有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危险品储运火车站。为了支持陶瓷产业的发展,醴陵市财政投入3000万,把海关和出入境检验检疫请到了家门口。醴陵海关是全省唯一一家县级海关口岸,2007年正式运营,方便了企业的报关出口。醴陵是湖南省唯一拥有危险品储运火车站的县级市。醴陵是湖南乃至我国中西部地区唯一拥有海关、商品检验检疫机构的县级市,便利发展专业报关公司和物流公司,为产品出口打通绿色通道,降低企业出口成本,提高醴陵陶瓷产业竞争能力。

便利的区位交通条件。醴陵地处株洲市东部、位于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区,自古就有“吴楚咽喉”之称,并享“湘东门户”之誉,区位优势十分明显。醴陵铁路、高速公路网络发达,交通条件十分优越,加上紧邻长株潭城市群,东面临近江西萍乡和宜春,是湖南省东部的重要“门户”。随着岳汝高速公路、沪昆高速铁路(醴陵站)、“3+5”城市群城际轨道交通的建设,使醴陵拥有8条通道:上瑞高速、岳汝高速、浙赣、醴茶线、沪昆高铁、106国道、320国道、313省道、渌水,将大大促进醴陵陶瓷产业集群式发展。醴陵市委市政府依托优势产业,正在引进国内知名物流企业投资建设国家级的湘东赣西国际物流园,建设包括铁路集装箱站场经营、仓储、集装箱堆场、停车场、物流信息平台、物流配送中心、危险物品临时堆放仓储及监装设施、园区办公楼和生活配套区等物流及配套设施,提供主要面向湘东赣西乃至更大区域的水陆综合物流中心。湘东国际物流中心建成后成为湘东赣西区域重要的物流集散地、现代物流配送中心。醴陵建设的4个交通枢纽:沪昆高铁车站、城东仓储物流中心、城西仓储物流中心、石亭水陆转运枢纽,使醴陵主动融入城市群的交通网络,促进陶瓷产业的发展。 


















图10   建设八条通道

 


图11  建设四个交通枢纽

 

二、发展机遇与挑战

(一)重要机遇

1、国际产业转移新趋势

近代以来,世界陶瓷生产基地主要集中在欧亚两大洲,其中日用陶瓷产品,亚洲占65%,欧洲占30%,而高档陶瓷生产又主要集中在西欧的英、德、意,法等国家。由于陶瓷工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发达国家为适应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将工业生产转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行业,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正在向劳务费用较低的国家和地区转移。陶瓷产品因其生产工艺及产品种类繁多难以实现机械化自动化生产的特点,需大量的从业人员。发达国家逐渐将陶瓷产业向外转移。陶瓷产业的国外资本和技术加快向中国转移,如日本碍子(NGK)公司、意大利塞维斯(SEVES)集团公司、欧洲PPC电瓷公司等,都先后在我国上海、天津、苏州、唐山、无锡、自贡等地设厂生产瓷绝缘子或钢化玻璃绝缘子,美国的拉普公司也与大连电瓷有限公司达成了瓷绝缘子的合作协议。

2、国内产业转移新趋势

2006年以来,许多传统陶瓷产区企业面临异地转移、改造、提升问题,形成陶瓷产业不断由经济发达地区向经济次发达地区、由资源枯竭地区向资源丰富地区、由生产成本高地区向生产成本低地区逐步转移的态势。东部、南部沿海地区土地、能源、环境等资源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陶瓷产业纷纷转移至资源丰富、劳动力资源充足的中西部地区。南方陶瓷企业向北方进行产业转移和产业分流,东部陶瓷企业向中西部进行产业转移和产业分流,呈现“南陶北移、东陶西进”的局面。仅2007年,我国进行战略转移的建筑陶瓷企业就有22家,总投资额达到211.2亿元(见表1)。2007—2009年的3年间,佛山陶瓷转移在全国各地的投资300多亿元人民币,占地4万多亩,占佛山陶瓷产量的38%。与三年前相比,佛山本地陶瓷产能下降了38%,产值却上升了33%,能耗下降25%。例如新中源转移到四川、湖南,斯米克转移到丰城,冠军陶瓷转移到成都。与珠三角临近的湖南醴陵,在迎接沿海产业的梯度转移中有优势,对产业资本有着较大的吸引力,但是错失了这一轮陶瓷产业转移的机会。






   


表1   2007年建筑陶瓷产业转移情况一览表  资料来源《陶城报》

迁出省

迁入省

企业数

协议总投资额(亿元)

设计生产线

(条)

广东

江西

12

117.7

129

广东

湖南

3

23

50

广东

内蒙古

1

14

20

广东

湖北

1

7

12

广东

辽宁

1

5

8

广东

广东

1

6.5

8

浙江

江西

1

15

30

上海

江西

1

15

 

四川

湖北

1

8

8

总计

 

22家企业

211.2亿元

257条生产线





(二)面临挑战

1、产业化程度偏低,缺少市场化专业分工与协作

醴陵现有503家陶瓷产业企业中,产业专业化分工程度不高,处于小而全的发展阶段。缺少专业的陶泥、釉料、制模、包装企业,各家企业都有自己的“泥、釉、模”制作环节,导致投资重复、资源浪费以及陶瓷产品成本上升,没有形成市场化配套、专业化生产的“泥、釉、模”制造企业。从制泥到产品设计再到成品外销,几乎都是各家企业独立完成。未形成制泥、成型、烧制等专业化生产企业以及陶瓷原料、陶坯等配套市场。

据初步测算,“泥、釉、模”三个环节造成的重复投资超过10亿元,损失产值超过30亿元。另外包装设计、印制等相关产业也不配套,特别是高档日用陶瓷、工艺美术陶瓷需要的精制包装,本地生产不了,需要外购,因量小、批次多而价格很贵,增加了企业生产成本,减少了企业利润。仅陶瓷包装配套环节,每年外流产值在60亿元以上。这种局面严重制约了醴陵陶瓷产品规模化生产、企业集约化经营和产业集群化发展。陶瓷产业因产业化程度低、企业集约化不足损失的产值超过100亿元。


表2   陶瓷主要产区的产业链对比分析

产区

类型

陶瓷

产区

上游原材料

主生产环节

产业配套环节

行业服务组织

矿山采掘

原料处理

坯料制造

坯体成型

瓷器烧结

陶瓷机械

模具

釉料

物流

包装

设计

营销

新材料开发

人才培训

行业协会

博览

市场

产业升级

佛山

 

资源拉动

法库

 

 

 

 

 

 

 

 

 

 

 

 

 

 

 

 

新材料

淄博

 

 

 

 

 

 

 

 

 

 

 

 

 

 

 

 

传统产区

醴陵

 

 

 

 

 

 

 

 

 

 

 

 

 

 

 

 

传统产区

景德镇

 

 

 

 

 

 

 

 

 

 

 

 

 

 

 

 

承接

转移

萍乡

 

 

 

 

 

 

 

 

 

 

 

 

 

 

 

 

注:表中的实线表示企业是通过社会分工(即企业和企业间的市场交易)完成该环节的生产和服务的,虚线则表示企业是通过企业内部组织资源来完成的。被线段填满的表示该环节已发展得比较充分,没有线段表示该项还是空白,若只有部分的线段,则表示该项内容没有得到充分发展。从中,我们可以得出一条基本规律:越是产业集群发展完善的地方,社会分工越细,产业链也越长。


2、中小陶瓷企业之间恶性竞争严重,缺少行业协调机构与行业自律机制

基于陶瓷企业投资门槛较低,开办容易,只要从事过陶瓷营销、管理,拥有一定资金、技术或客户订单的人员都可以独立建厂生产,使醴陵陶瓷生产企业数量快速增长,呈现“散、乱、小”的发展格局,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加上醴陵陶瓷产业专业化分工不细,导致中小企业在原料、人才、知识产权以及土地资源诸多方面的恶性竞争,2007年来,由于日用炻瓷、电瓷走俏,各路人马又纷纷建厂或转产生产日用炻瓷、电瓷,致使日用炻瓷的出口价格大幅度下降,电瓷在成本大幅度上升的情况下销售价格无法提升。如2006年销售价格35万的产品因相互压价,到2010年销售价格降到10万,类似个案在醴陵陶瓷行业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根据初步测算,近两年来,醴陵因电瓷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损失产值30亿元左右,整个醴陵陶瓷行业产值损失更大。

由于醴陵陶瓷产业集群中缺少较为强势的行业协会等协调机构,行业自律机制缺失,企业之间最终表现为价格和市场的恶性竞争。企业间相互压价,造成集群内企业产量大利润低,严重制约了醴陵陶瓷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3、龙头企业不到10家,缺少产业带动作用

2009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龙头企业不到10家,“旗舰企业”对产业带动作用便不明显。彼此之间内在联系少,专业化协作水平不高,企业之间纵向分工和横向合作的产业链都相对较短。200多家中小陶瓷企业不是为大企业做市场化配套,而是盲目模仿大企业的产品和设计,挖人才、拼价格,导致行业内的恶性竞争。

醴陵陶瓷产业集群内几乎90%是中小民营企业,资产规模和销售收入都在3000万以下,大部分采用家族式管理。管理人员多为亲属、亲戚、朋友,素质普遍不高,没有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整体管理水平低下,企业运营成本偏高。

表3   2009年醴陵陶瓷规模企业分布统计表              

资产规模

户   数

销售收入

户   数

3亿元以上

 1户

  5亿元以上

1户

1-3亿元

5户

1-3亿

    7户

5000万-1亿

26户

5000-1亿

   50户

3000万-5000万

58户

3000-5000万

38户

3000万以下

73户

3000万以下

67户


4、产业研发投入不足,缺少技术创新及人才储备

醴陵的陶瓷企业受限于资金、技术、规模和管理水平的不足,导致大部分企业只能追求短期利益,习惯于跟风生产,市场上什么畅销就模仿生产什么,频繁转产,生产随意性很大。300多家中小企业不愿意投入资金去开展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的研究开发,始终无法形成有自身特色的产品,普遍缺乏中长期发展战略,没有明确的发展目标,产品设计缺乏特色和个性,产品同质化、仿制严重。仅靠模仿而来的产品,其市场占有率非常之低。

2009年,醴陵市财政局为陶瓷产业争取到上级财政用于陶瓷企业的节能减排、国内外参展、商标注册的投入为6600万元,醴陵503家陶瓷企业自身用于技术、工艺和产品研发的投入,总计不到1.5亿元,不足销售收入的1%。85%的中小企业的研发投入为零。根据课题规划小组的抽样调查,2009年醴陵陶瓷企业的研发投入的情况见下表。

表4    2009年醴陵陶瓷规模企业用于研发的投入       

企业名称

销售收入

研发投入

研发领域

新世纪瓷业

1.2亿元

   85万元

新产品

仙凤瓷业

9136万元

330万元

    新产品及工艺

湖南省陶研所

2388万元

190万元

  新产品新技术 

陶润瓷业

5000万元

260万元

技术、工艺及新产品

高能磁选设备厂

400万元

95万元

技术及新产品

泓嘉机械

5500万元

559.34万元

技术及设备

阳东电瓷

1.03亿元

320万元

新产品及工艺


表5  醴陵市专利申请状况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1

申请专利总数(件)

327

415

475

423

473

495

2

授权专利总数(件)

301

279

311

268

231

241

3

授权发明专利数(件)

19

17

48

21

21

27


醴陵陶瓷产业集群面临熟练的产业工人、技术人才、设计人才、生产管理人才、营销人才、资本运作人才等的瓶颈。目前10万从业人员中,80%以上为初级工人,主要技术人才、设计人才、管理人才来自原来的国光瓷业、群力瓷厂以及湖南陶瓷研究所等国有企业,仅有两所中专学校(湖南省轻工高级技工学校、醴陵市陶瓷花炮职业技术学校),营销及外贸销售人才、工艺与造型设计人才、生产现场管理人员三类人才处在青黄不接的境地。

5、陶瓷出口企业大部分实行贴牌生产

出口过亿的日用陶瓷(炻瓷)和电瓷产品大约有80%是贴牌生产。我国单件陶瓷产品平均换汇多年徘徊在0.20-0.25美元之间,醴陵陶瓷出口也连续多年维持微利。贴牌生产虽然使醴陵陶瓷制品出口量快速增长,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醴陵陶瓷业的短期发展,但是贴牌生产实质上就是把醴陵众多陶瓷厂变成了贴牌商的“加工厂”,企业赚的只是低廉的加工费,高额附加值都被贴牌商拿走了,而贴牌生产的商品又在国际市场上抢占了不少市场份额。国际贸易壁垒频繁、人民币的升值、资源能源等生产要素的紧缺、综合经营成本的上升、市场竞争的激烈等,都使醴陵陶瓷产业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6、国内其他陶瓷产区快速崛起,形成产业集群优势

佛山陶瓷产业已经形成集群优势,原材料及设备配套企业300多家,营销机构过千家。同时,相关配套产业如陶机、原料、配件,甚至专业媒体也相应发展壮大。佛山市以力泰、科达等为主的陶瓷机械设备制造业,陶瓷压机占全国的80%,抛光砖压机占85%。亚洲最大的制釉企业—大鸿制釉公司落户佛山,还有辊棒、耐火材料、模具、配件、筛网等几百家产品配套企业,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供应服务网络配套体系。由于产业的集群效应,佛山已成为陶瓷产业人才集散地。

2006年5月16日,代表世界陶瓷业最高水平的陶瓷企业—西班牙博茨盖陶瓷公司在辽宁法库陶瓷工业城奠基,法库以最快的速度建设陶瓷产业集群。目前,西班牙、德国、希腊、韩国及淄博、佛山、潮州、闽清等国际和国内知名陶瓷企业已纷纷入驻法库。累计落户陶瓷企业122户,建成和在建生产线253条,累计固定资产投入83亿元。2009年实现产值120多亿元,法库规划到2012年,法库县的陶瓷及其配套产业产值将突破500亿元,安置就业15万人。

山东淄博正在塑造“陶瓷新材料名都”的品牌,随着淄博陶瓷产业规模与产品品质的不断提升,2008年淄博陶瓷新材料产业产值达1035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20%,年均增长30%以上。拥有陶瓷新材料产业高新技术710个种类,拥有自主知识产权1258项,200多种陶瓷新材料产品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陶瓷新材料成为淄博陶瓷产业的突出亮点。

此外江西已经成为建筑陶瓷产业转移基地,在本轮“南陶北进”、“东陶西移”的产业转移中,江西成为最大的赢家。从高安、丰城、萍乡、九江、东乡到千年瓷都景德镇,重新形成了一个“大陶瓷”格局,近两年吸纳的投资达200 亿。目前江西已经形成了以景德镇、宜春(高安、丰城、宜丰)、萍乡为主体的三大陶瓷生产基地:江西省建筑陶瓷生产基地(高安);精品陶瓷生产基地(丰城);日用陶瓷生产基地(景德镇);工业陶瓷生产基地(萍乡)。



表6   陶瓷主产区产量及产值比重比较

产区

主要产品

产量/产值

占当地工业比重

占全国比重

品牌数量

佛山

建筑陶瓷

超过20亿平方米

7.6%

40%

35

淄博

建筑陶瓷

2008年10.11亿平方米

7.2%

18.3%

6

北流

日用陶瓷

10亿件

15.9%

8%

4

景德镇

工艺美术陶瓷

2009年突破百亿

12.5%

 

12

醴陵

日用陶瓷工业陶瓷

2009年158亿元

46%

16%

5

唐山

日用陶瓷

1.37亿件

1.8%

0.8%

3

法库

建筑陶瓷

3.5亿平方米

141亿元

50.7%

5.1%

 

夹江

陶瓷墙地砖

5亿平方米

63亿

80%

20%

5


7、 区域之间产业竞争加剧

醴陵的经济基础、交通区位、土地资源和政策条件并不占优势。2002-2007年间的GDP增速显示,和长沙四小龙相比,醴陵仅高于望城县,低于长沙县、浏阳市、宁乡县。


三、发展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握中国经济、世界经济和世界陶瓷产业发展趋势,立足醴陵陶瓷产业发展基础和优势,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按照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的要求,积极发展好现有陶瓷产业、重点引进和培育陶瓷产业集群式发展的总体思路,着力优化结构、技术升级、扩大规模、提高市场竞争力。倾力培育5-10家低碳排放、附加价值高、特色鲜明、具有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大型陶瓷企业集团。醴陵市政府主导营造适宜陶瓷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经营环境、人居环境,推动全市陶瓷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从“十二五”开始至2017年,实现陶瓷产业由传统的陶瓷产业向战略性的陶瓷产业转变,进一步增强醴陵陶瓷产业的辐射带动能力,提升湖南陶瓷产业的整体竞争能力和市场地位,通过5-7年的努力使醴陵陶瓷产业突破千亿。


(二)基本原则

坚持推进新型工业化原则。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按照加快发展新型陶瓷产业、改造提升传统陶瓷产业的要求,培育发展技术水平高、自主创新能力强、行业优势明显的战略性陶瓷产业集群。拓展陶瓷产业集群在研发、检验检测、知识产权保护、现代物流和专业市场等方面的服务功能。

坚持专业化分工协作原则。鼓励引导集约化发展,拉长产业链条,以特色陶瓷产品和龙头企业为核心,支持产品关联度高、加工能力强的配套企业,形成专业化分工明晰、上下游产品配套的生产体系。

坚持突出发展重点的原则。扶持重点产业、龙头企业、名优品牌加快发展,鼓励引导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重点建立完善技术创新、信息发布、产品销售、现代物流、投融资、知识产权保护等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产业集群健康发展。

坚持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加大规划引导、政策扶持、资源倾斜的力度,强化企业间的分工与协作发展,不断优化发展陶瓷产业的软硬件环境。

坚持壮大总量和优化结构相结合的原则。以加快陶瓷企业发展壮大为主线,在总量扩张中实现结构优化,提升陶瓷产业发展质量和科技水平、利润水平。

坚持大力引进和重点培育相结合的原则。全力优化体制机制,充分发挥产业基础和服务资源等优势,服务好现有陶瓷企业,不断创新招商方式,大力引进跨国公司和国内大型陶瓷企业集团落户醴陵,着力培育本市优势陶瓷企业、陶瓷产业集群。

坚持错位发展和协调发展相结合的原则。根据醴陵的发展条件、产业基础和布局要求,引导加快陶瓷企业集群式发展,实现醴陵与国内其它陶瓷主产区的错位发展和协调发展。

坚持统筹规划的原则。充分吸收国际和国内振兴与培育千亿产业集群、发展陶瓷产业等研究成果,与湖南省和醴陵市“十二五”规划、区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及醴陵市各部门、行业等专项规划相衔接,增强规划的可操作性、延续性。







图13  醴陵市城市总体规划—中心城区远景发展图

 

(三)发展战略

醴陵陶瓷产业发展方式实现从低水平规模扩张发展到高质、高端、高效内涵发展的转变,市场销售实现从贴牌为主到品牌经营的转变,企业管理实现从粗放管理到精细管理的转变,产品结构实现从以传统陶瓷产品为主到新型陶瓷、电瓷电器为主的转变,最终将醴陵传统陶瓷产业转变为现代化的陶瓷产业,实现醴陵陶瓷产业量的扩张、质的飞跃。延伸陶瓷的产业链,发展精深加工产业和配套产业,走产业延伸、产业关联、产业集群的路子;重视产业关联度,建立起上、中、下游密切的产业链,通过技术、资金、产品、信息等生产要素的传递、重组和渗透,发展产业集群,在5-7年的时间将醴陵的陶瓷产业突破千亿产值。实现醴陵陶瓷产业的“六化”发展战略:陶瓷企业专业化、产业发展集群化、日用陶瓷高端化、电瓷电器现代化、釉下彩瓷国际化、新型陶瓷规模化。 

1、改造提升传统陶瓷产业、重点引进新型陶瓷产业

(1)优化陶瓷产业结构,加快技术创新,延伸完善陶瓷产业链。新型陶瓷做精做专、电瓷电器要做快做大,日用陶瓷做新做特。 

(2)做大一批龙头企业,打响若干品牌。通过企业自身发展和政府的扶持,培育一批龙头企业。拓宽新型陶瓷材料发展领域,加速发展工业陶瓷和新型陶瓷,打造国内陶瓷新材料研发生产基地。电瓷电器产业打造成“中国电瓷电器生产基地”、 全国输变电产品采购和产品生产配套基地、国际输变电设备产品采购基地。日用陶瓷、艺术陶瓷打造全球日用瓷的制造和交易中心、拓展釉下五彩的产品范围和使用领域打造“世界釉下五彩陶瓷之都”。壮大陶瓷装备制造,走集团化之路,打造国内陶瓷装备制造业基地。

(3)引导国际国内高科技含量陶瓷企业向陶瓷产业园聚集,发展绿色建筑陶瓷和高端卫浴陶瓷,加快产业集群发展。重点提升陶瓷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陶瓷产品附加值。

2、规模发展和差异化发展并重

陶瓷产业规模化发展与研发设计的快速升级提升引导的产品差异化并重,发展以陶瓷研发设计为核心竞争力的品牌战略。陶瓷产业规模化发展到一定阶段,促进研发设计的发展,加强品牌建设、渠道建设。

3、龙头企业与配套企业协调发展

以陶瓷企业集团化为主导,做大做强重点企业,形成品牌优势,规模化与集约化生产。重视陶瓷中小企业发展,形成产业配套协作,完善产业分工。

4、坚持自主创新,提高陶瓷产业集群规模和质量

打造高品质陶瓷产品,加强技术研发,增加国家发明专利的数量,解决高光泽度无铅釉技术;采用了最现代化的窑炉技术,达到烧成缺陷几乎为零,烧成能耗大幅降低;升级改造施釉线,有效解决人工施釉产生的偏差,达到釉面装饰的最佳效果;为解决不同批次产品的质量一致性问题,创新增设专用煅烧窑炉,实现原料的最精细化控制工艺。部分生产工序实现机械化或半机械化。重视人才引进、培养,加大对陶瓷技术的研究,提升陶瓷工艺水平。以陶瓷产业为基础,发展物流、会展、陶瓷设备制造等产业,二、三产业联动,提高配套产业的比重,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四)发展定位

根据湖南省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四千工程”的统一部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加快产业集群发展的总体要求。醴陵市重点发展新型陶瓷、电瓷电器、釉下彩瓷为主的陶瓷产业集群;致力于构建醴陵陶瓷优势环节集中,延伸产业链条,使整个产业向着专业化、规模化和自主创新的方向迈进。把湖南醴陵陶瓷工业园建设成为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新型陶瓷产业集群园区,吸引全球陶瓷业的知名品牌和国内驰名品牌在醴陵陶瓷工业园集中,塑造醴陵陶瓷产业良好的区域品牌。

实现醴陵陶瓷产业集群在全球陶瓷产业链中的升级,陶瓷彩釉原料和上釉技术方面、精细陶瓷机械设计、产品市场营销确立自身独有的竞争优势。带动陶瓷配套产业——色釉料、窑炉、辊棒、模具、耐火材料、设备等制造企业的快速发展。陶瓷机械设备国产化水平不断提高、工艺流程科学控制能力不断增强,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在原料标准化、产品质量标准、技术流程标准、环境保护标准方面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醴陵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发展成为全国乃至全球最大的电瓷电器、日用陶瓷的制造和交易中心,新型陶瓷、工艺陶瓷、中高档绿色建筑卫生陶瓷、化工色釉料生产基地,打造成为中南地区重要的陶瓷研发设计、陶瓷产品检测认证、陶瓷会展交易、商贸物流、陶瓷文化旅游、陶瓷电子商务中心。产业集群与城市建设相结合,转变陶瓷产业发展方式与发展现代服务业相结合,把醴陵打造成为五彩之都,魅力瓷城。

1、自主开发与有选择的引进,做专新型陶瓷

鼓励陶瓷企业开展结构陶瓷、功能陶瓷和生物陶瓷等特种陶瓷的开发、应用和产业化的生产。完善陶瓷材料从配方、成型、集约化生产、加工及装配工艺等各方面的技术。拓宽新型陶瓷产品应用领域:能源、航空航天、石油、化工、汽车、电子电器、生物、医疗器械等。充分发挥陶瓷材料耐高温、耐酸碱、抗氧化、高压不变形、耐磨损等特性,鼓励企业研发高性能、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新型陶瓷。新型陶瓷一般分为结构陶瓷、功能陶瓷和生物陶瓷①。重点发展结构陶瓷(蜂窝陶瓷汽车尾气净化器、陶瓷阀门、陶瓷轴承和陶瓷球轴承、纳米陶瓷机油、高温陶瓷膜分离管、陶瓷热交换器、陶瓷太阳能板及产品等)和功能陶瓷(陶瓷电容器、光纤连接器陶瓷插芯 、套筒、适配器、光纤插芯及晶体振荡陶瓷基座,节能类和新能源材料的燃料电池电极片、LED陶瓷封装基座、陶瓷金卤灯管壳、陶瓷封装基座等)。把醴陵陶瓷工业园建设成为国内陶瓷新材料研发生产基地。

2、做强电瓷电器

着眼于国际国内电网建设和输变电行业发展,随着太阳能、风能以及其他洁净能源的并入国家电网步伐加快。给醴陵电瓷电器企业带来新的机遇。重点发展110kV到1000kV电压等级的电瓷产品,重点发展电流互感器、电瓷绝缘子、六氟化硫瓷套、轨道交通用绝缘子、复合绝缘子、超高压和特高压用棒形支柱、瓷套。要充分发挥醴陵电瓷电器产业的特色和优势,向电瓷电器化、电器陶瓷化方向发展,在国家电瓷电器生产基地基础上,把醴陵建设成为全国输变电产品采购和产品生产配套基地,世界输变电设备产品采购基地。不断开拓国际市场。

3、做精日用陶瓷

把釉下五彩瓷发展为中高档的日用陶瓷精品,发展高档的日用陶瓷套件、高档宾馆用瓷。日用陶瓷(炻瓷)提高设计能力和文化含量,提升产品档次和附加价值,发展中高档的日用陶瓷(炻瓷)产品,拓展国内市场。巩固醴陵日用陶瓷在国际市场的地位,使醴陵成为全球日用陶瓷的制造和交易中心。

4、做细工艺陶瓷

工艺陶瓷始终是中国陶瓷产业的灵魂,这也是中国陶瓷产业最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一项法宝。抓住国内居民消费升级的机会,针对各种类型的消费者,做细釉下五彩瓷的各类工艺陶瓷。鼓励醴陵中小民营企业与国内高端设计机构合作,在工艺、设计上创新,提高釉下五彩瓷的技术含量和文化含量,把釉下五彩瓷做成湖湘文化、中华文化的载体,使釉下五彩瓷成为观赏性、收藏性、实用性的文化精品。重点发展礼品瓷、陈设瓷、艺术实用瓷、收藏瓷、釉下五彩瓷文化创意产业。扩大醴陵工艺陶瓷的出口。通过发展釉下五彩瓷产业,推进了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而随着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兴旺发展,又来推动釉下五彩瓷产业发展。把醴陵建设成为国内知名的文化创意陶瓷基地。

5、引进扩大建筑卫生陶瓷

抓住建筑卫生陶瓷产业转移的机遇,提高政府服务产业的能力和效率,营造醴陵陶瓷产业集群的市场环境,在全球范围内有重点的引进技术含量高、投入产出比高、税收贡献大、高附加值、高档次的绿色建筑卫生陶瓷②。重点发展高附加值、中高档绿色建筑卫生陶瓷、瓷片、陶瓷装饰材料。

6、壮大陶瓷装备制造

工信部、环保部等部委正在实施《建筑卫生陶瓷产品单位能源消耗限额》明确要求建筑陶瓷生产厂家的综合能耗≤350kg 标煤/t 吨产品。这一强制性的国家标准实施后,将有20%左右的达不到标准的中小建筑陶瓷企业被淘汰。陶瓷产业的节能减排为陶瓷机械装备带来巨大的市场机会。醴陵陶瓷装备制造的重点放在系统改造陶瓷窑墙体结构、试制新型保温材料,使陶瓷窑炉向轻质窑墙、全纤维质窑等新型窑炉转变,将会赢得快速增长。抓住国内陶瓷产业转移的两大趋势,国内南瓷北移与东瓷西进以及中国陶瓷向东南亚国家转移的机会,提升醴陵陶瓷装备制造(陶瓷机械)能力,发展自主创新、工艺先进的炼泥机械、成型机械、窑炉机械制造,组建1-2家大型陶瓷装备制造集团。为醴陵陶瓷生产企业的窑炉设备改造、优化工艺线路、降低产品能耗提供保障。利用目前东南亚市场对陶瓷机械的大量需求,以醴陵陶瓷装备制造集团公司组织陶瓷成套设备整机产品的出口。培育一批有较强竞争力的陶瓷装备制造企业集团,把醴陵建设成为现代化的国内陶瓷装备制造业基地。

(五)发展目标

1、经济指标

(1)立足现状,盘活醴陵陶瓷产业的存量资产,使现有陶瓷产业存量资产向优势陶瓷产业集中,开发高性能结构陶瓷和功能陶瓷。加快培育工业陶瓷、电子陶瓷为代表的新型陶瓷领域的龙头企业,做专做精新型陶瓷。面向国际国内市场,依托传统陶瓷工业优势,研发新兴陶瓷复合材料,开拓新兴陶瓷材料应用领域。开发航空航天特殊陶瓷、生物医药领域的特殊陶瓷、信息数码领域特殊陶瓷,提高陶瓷复合材料产品附加值,大力发展醴陵的新型陶瓷及产品。力争到2017年新型陶瓷产值达到150亿元。

(2)着眼于国际国内电网建设和输变电行业发展,借助国家电网升级改造的大势,我们将陆续出台优惠政策,吸引更多资本进入醴陵电瓷电器领域,做精做强电瓷电器产品,打造全国输变电设备产品采购和产品生产配套基地,国际输变电设备产品采购基地。力争到2017年电瓷电器产值突破250亿元。

(3)发掘、利用好醴陵古陶瓷窑址,发挥釉下五彩瓷的品牌效应,提高产业化程度和产业集中度,做强做精醴陵日用陶瓷。充分挖掘国内外日用陶瓷市场需求,加大研发、设计与市场开发的投入,把醴陵釉下五彩日用瓷定位成具有实用性、观赏性、收藏性的陶瓷精品,满足不断升级的国内外市场需求。在巩固日用炻瓷的国际市场地位的同时,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发展中高档产品。力争到2017年日用陶瓷产值达到150亿元。

(4)抓住国内消费升级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机遇,积极拓展工艺陶瓷应用领域,针对宾馆饭店、各类商铺、家庭客厅、卧室开发新型实用工艺陶瓷用品。力争到2017年工艺陶瓷产值达到50亿元。

(5)抢抓东瓷西移、南瓷北上的国内陶瓷产业结构调整的新机遇,着力培育醴陵中高端建筑陶瓷产业,填补醴陵陶瓷产业空白。引进建筑陶瓷领域的国际知名品牌落户醴陵,迅速做大醴陵的中高档建筑陶瓷,力争到2017年建筑陶瓷产值达到100亿元。

(6)抓住国内陶瓷产业升级的机遇,按照陶瓷装备制造节能化、系统化配套的市场规则,加快醴陵陶瓷装备制造领域的资产重组,培育具有醴陵优势的陶瓷装备制造企业集团,使醴陵的陶瓷装备制造领域到2017年产值超过150亿元;

(7)发展陶瓷辅助产业,包括泥釉模、陶瓷印花、花纸、包装、贸易、物流、会展。力争到2017年陶瓷配套产业产值突破150亿元。

2、市场规模及市场份额

(1)电瓷电器:到2015年,醴陵电瓷产业产值力争突破160亿元,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达到30%以上,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达到10%;到2017年,醴陵电瓷产业总产值突破250亿元,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40%,国际市场占有率达到15%;

(2)新型陶瓷:到2015年,醴陵新型陶瓷产业总产值力争突破100亿元,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达到20%以上;到2017年,醴陵新型陶瓷产业总产值突破150亿元,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25%;

(3)日用陶瓷:到2015年,醴陵日用陶瓷产业产值力争突破100亿元,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达到35%以上,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达到15%;到2017年,醴陵日用陶瓷产业总产值突破150亿元,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50%,国际市场占有率达到20%;

(4)工艺陶瓷:到2015年,醴陵工艺陶瓷产业产值力争突破30亿元,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达到20%以上;到2017年,醴陵工艺陶瓷产业总产值突破50亿元,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25%;

(5)建筑卫生陶瓷:到2015年,醴陵建筑卫生陶瓷产业总产值力争突破60亿元,在国内高端建筑陶瓷市场的占有率达到8%以上;到2017年,醴陵建筑卫生陶瓷产业总产值突破100亿元,国内高端建筑陶瓷市场占有率达到10%。

(6)陶瓷装备制造业:发展炼泥机械、成型机械、窑炉机械制造,到2015年,醴陵陶瓷装备制造业总产值力争突破100亿元,在国内陶瓷装备制造业市场的占有率达到8%以上;到2017年,醴陵陶瓷装备制造业总产值突破150亿元,国内陶瓷装备制造业市场占有率达到10%。 

(7)陶瓷辅助产业:发展陶瓷辅助产业,包括泥釉模、陶瓷印花、花纸、包装、物流、会展,到2015年,醴陵陶瓷辅助产业总产值力争突破100亿元,在国内陶瓷辅助产业市场的占有率达到8%以上;到2017年,醴陵陶瓷辅助产业总产值突破150亿元,国内陶瓷辅助市场占有率达到15%。 

3、产业目标

(1)到2017年,产业集群技术装备水平明显提高,重点企业技术装备水平80%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其中40%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到2015年,产业集群产品质量明显提高,重点产业集群内企业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健全完善,产品质量监督检查覆盖率达到90%以上,重点监督检查覆盖率达到95%以上,培育一批优质产品生产基地,发展和扶持一批质量过硬的龙头骨干企业,支持和打造一批区域品牌。

(3)到2015年,产业集群以行业协会、专业市场、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创业辅导、公共技术平台、担保机构等为主要内容的公共服务机构建设明显改善。全市建立公共服务机构20个,其中,在产业集群内建立省重点研发、检测、培训、新技术推广等公共技术平台15个。

(4)科技创新目标:建立陶瓷产业省级技术中心10个,国家级产品技术中心3-5个;全行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数量达到50-80项。

(5)企业管理目标:推行全面质量管理体系,鼓励企业节能减排,推行低碳化、洁净生产工艺,降低能耗和管理成本;鼓励家族企业引入现代企业制度,提升管理水平,到2017年,使全行业人均产值突破50万元。

(6)品牌建设目标:培育湖南省级著名商标10-15个,国内知名品牌或国家级驰名商标3-5个;在全国推广醴陵釉下五彩,使釉下五彩在普通消费者群体的认知率达到30%以上。


四、重点任务

当前醴陵陶瓷的首要任务是继续推动规模扩张,拉长产业链条,以规模扩张加快集群形成并做大市场、做强企业,提高企业集约化经营和规模化发展,发挥集群的效应。同时发展配套企业,完善产业链条,加快陶瓷装备制造、物流运输、包装印刷、现代服务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步伐,形成更为完整的产业链条,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以原料标准化、废物循环再用、产品设计、技术创新等方法推动陶瓷资源综合利用,促进陶瓷产业优化提升,培育陶瓷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竞争力。大力发展新型陶瓷和电瓷电器,引进高端绿色建筑卫生陶瓷,实现醴陵陶瓷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有计划、有目标地引导陶瓷企业走专业化、协作化、产品差异化发展道路,加强产业配套与协作,推动产品机构创新。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尽快形成新型陶瓷、电瓷电器、釉下五彩陶瓷作为主体产业相对突出、上下游产业配套齐全的产业格局。

着力培育具有优势的陶瓷子行业(产品门类)的集聚。突出醴陵陶瓷产业发展特色,进一步优化优势产业发展环境,充分发挥核心企业龙头带动作用、大中小企业聚集功能互补作用、生产性服务业基础支撑作用,打造产业区域品牌,扩大集群效应,增强产业发展抗风险能力与竞争力。大力调整陶瓷产品结构,延伸产业链,向着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的方向构建陶瓷产业集群。重点做好陶瓷产业园区的“釉下五彩园建筑卫生陶瓷园电瓷电器园三个特色园区的规划建设。加快企业的入园进度,提高园区投资密度,实现园区产业的聚集,使醴陵陶瓷产业园早日建成为中国陶瓷科技创新基地和陶瓷制造基地。培育工业陶瓷、电子陶瓷的产业集群、培育电瓷电器的产业集群、培育釉下五彩陶瓷的产业集群、培育陶瓷装备制造的产业集群。

(一)培育工业陶瓷、电子陶瓷的产业集群

目前国际、国内市场对新型陶瓷产品的市场需求巨大,我国政府对新型陶瓷的发展也非常重视,国家863计划,高技术产业示范化工程项目等重大研究计划都给予新型陶瓷相关研究项目以支持,尤其是国家863计划对电子元件材料及其关键技术的研究项目给予长期稳定的支持。醴陵大力招商引进和自主培育发展工业陶瓷、电子陶瓷产业,发展市场前景广阔的产品,抓住国家863计划成果产业化的机会,利用国家对高技术产业示范化工程项目等扶持政策,使工业陶瓷、电子陶瓷在醴陵集聚,开拓新兴陶瓷材料应用领域,形成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

(二)培育电瓷电器的产业集群

大力扶植和鼓励发展超高压和特高压用高强度悬式瓷绝缘子、铁道棒形绝缘子、复合绝缘子等中高档线路绝缘子,220kV以上电站和电器用高强度棒形支柱和大瓷套。积极引进发展与醴陵电瓷产品相配套的断路器(开关)、避雷器、电容器、互感器等电器产品项目,逐步形成不同的电压等级的电瓷产品齐全、电瓷电器产品配套性强的较完整的电瓷产业链。

(三)培育釉下五彩陶瓷的产业集群

形成釉下五彩陶瓷的国家技术标准,醴陵釉下五彩瓷做成具有实用性、观赏性、收藏性的陶瓷精品。推动釉下五彩瓷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四)培育陶瓷装备制造的产业集群

抓住国内陶瓷产业转移的两大趋势,国内南瓷北移与东瓷西进以及中国陶瓷向东南亚国家转移的机会,陶瓷产业的节能减排为陶瓷机械装备带来巨大的市场机会。联合炼泥机械、成型机械、窑炉机械制造企业,组建1-2家大型陶瓷装备制造集团,为醴陵陶瓷生产企业的窑炉设备改造、优化工艺线路、降低产品能耗提供保障。利用目前东南亚市场对陶瓷机械的大量需求,以醴陵陶瓷装备制造集团公司组织陶瓷成套设备整机产品的出口。


五、空间布局

完成陶瓷工业园区、乡镇陶瓷产业功能区、特色陶瓷产业区三级规划,建立层次分明、功能清晰、重点突出的陶瓷规划体系,形成布局合理、综合配套、相互依存、集约集群的发展格局。在加大构建陶瓷产业空间平台的基础上,细化产业区块,着力打造高水平的核心区、延伸性的配套区、专业化的特色区三级梯度陶瓷产业区块。

(一)总体布局

湖南醴陵陶瓷工业园、城区与乡镇的陶瓷产区、湘东国际物流园

(二)城区与乡镇

特色城乡陶瓷工业小区:浦口镇、均楚镇、阳三街电瓷产区、王仙镇、泗汾镇陶瓷产区、嘉树、西乡日用炻瓷产区、长庆新区陶瓷配套服务区

(三)醴陵陶瓷工业园

电瓷电器园、釉下五彩园、日用炻瓷园、建筑卫生陶瓷园、新型陶瓷创业园、陶瓷装备园、公共技术服务中心











7       醴陵陶瓷产业空间布局情况

区域范围

空间格局

陶瓷企业集聚区

陶瓷企业级别

主要门类

北部地区(多极提升)

醴陵陶瓷工业园

电瓷电器

跨国公司或国内100强企业

电瓷电器

釉下五彩

国内企业

釉下五彩陶瓷

日用炻瓷园

国际著名企业、国内100强企业

日用炻瓷

建筑卫生陶瓷园

跨国公司或国内100强企业

建筑陶瓷、卫生陶瓷

新型陶瓷创业园

国内、国外高科技企业

新型陶瓷

陶瓷装备园

国际著名企业、国内100强企业

陶瓷装备

公共技术服务中心

国际著名企业、国内100强企业

科技服务、信息服务、检验检测、金融、商务服务、会展、物流、

城乡地区(片区带动)

 

 

浦口镇

浦口电瓷园

国际著名企业、国内100强企业

电瓷电器

阳三街

阳三陶瓷产区

国际著名企业、国内100强企业

电瓷电器、日用陶瓷

均楚镇

均楚电瓷产区

国内100强企业

电瓷电器

泗汾镇

泗汾陶瓷产区

国内100强企业

日用陶瓷

王仙镇

王仙陶瓷产区

国际著名企业、国内100强企业

艺术陶瓷、骨瓷

嘉树乡

嘉树炻瓷产区

国际著名企业、国内100强企业

日用炻瓷

孙家湾乡

孙家湾陶瓷产区

国际著名企业、国内100强企业

日用陶瓷、艺术陶瓷

西山街

西山炻瓷产区

国内100强企业

日用炻瓷

中心城区(功能调整完善)

城区

城区陶瓷配套服务区

国际著名企业、国内100强企业

陶瓷创意、教育培训、科技服务、信息服务、金融、商务服务、会展、物流、商检报关

 

长庆新区

陶瓷配套服务区

国际著名企业、国内100强企业

研发、销售、生产性服务业




六、保障措施

(一)加快醴陵陶瓷产业集群的基础设施建设与优化空间布局

1、完善交通设施建设

围绕醴陵市政府的“1511”工程(打造1000亿陶瓷产业集群、500亿花炮产业集群、100亿产业园区,培育1个新兴支柱产业),完善城乡规划体系,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成通乡公路项目建设,深入推进乡村道路硬化工程,实现“村村通水泥路”。完成神福港、白兔潭、双河口3座大桥的通车,建设浦口、庞田两座大桥和改造6座危桥改造,完善醴陵的交通基础设施。继续推进醴陵市40个在建和新建基础设施项目,积极推进醴陵大道建设。随着岳汝高速、沪昆高铁、湘东国际物流园等重大项目的实施,醴陵交通区位、基础设施和内陆口岸的优势将日益凸显,为陶瓷产业、烟花产业的物流与集群奠定基础。

加强对外交通设施与醴陵中心城区道路网的衔接,强化中心城对外联系格局;围绕国家重点项目,完善醴陵与项目的对接,建设4个交通枢纽:沪昆高铁醴陵车站、城东仓储物流中心、城西仓储物流中心、石亭水陆转运枢纽。加强各级客货运站场,尤其是醴陵城区物流中心的建设,匹配湘东赣西现代物流中心地位。重点抓好岳汝高速、沪昆高铁、“西气东输”二线、釉下五彩创意园、电瓷电器工业园、湘东国际物流园、花炮物流园、输变电站、醴官线改造、农村桥梁配套等十大项目。

2、推进能源基础设施建设

继续推进醴陵市城区与陶瓷主产区的天然气管网建设改造,完成“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结合西气东输工程引进第二气源,扩建现有天然气门站,增建液化天然气LNG储气罐,提高供气和调峰能力。进一步推进城乡天然气管网或天然气中转站建设,尽快解决西乡片、均楚镇电瓷企业的用气问题,加快陶瓷产业推广使用天然气,“西气东输”二线的建设将为醴陵陶瓷产业集群化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推进输变电站建设。完成变电站建设和加速城乡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启动并完成城南、星湖、官庄等输变电工程建设,突出做好电网增容提质。

3、健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陶瓷产业信息共享平台

目前,醴陵陶瓷产业的信息化建设和陶瓷企业的信息化与国内其他陶瓷主产区比较,醴陵陶瓷产业的信息化还处在初级阶段,从陶泥及原料辅料供求信息、产品设计与彩釉贴花供求信息、陶瓷产成品供求信息等等,缺少信息共享平台,只有部分陶瓷企业通过网络接受产品订单和网络销售,产业信息化水平亟待提高。

随着电子商务应用领域的拓展,国内城镇居民的消费升级,提高醴陵陶瓷产业对于网络资源综合利用能力和信息交互能力。由醴陵市陶瓷产业主管部门牵头,发动陶瓷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重点推进一批综合性网络应用工程、公益性信息服务工程、信息化与陶瓷产业集群融合工程等重点应用网络化项目建设,充分发挥网络营销的跨时空、多媒体、互动式、个性化等优势,鼓励企业积极发展电子商务,降低企业销售成本,提升醴陵陶瓷产业影响力,提高醴陵陶瓷产业整体的市场竞争力。

根据陶瓷企业的实际需求,由政府主导和规划,鼓励社会中介组织或行业协会建设醴陵陶瓷原料交易网,集成国内外业内资讯,全面提供各类陶瓷原料辅料的供求信息并逐步实现网上交易;鼓励企业或行业协会规划建设网上陶瓷市场,把醴陵陶瓷的专业市场与网上交易市场紧密结合起来,扩大醴陵陶瓷的市场占有率。网上购物逐步成为消费者主要的消费方式,醴陵在发展专业陶瓷市场的同时,要把网上销售结合起来,建设网络陶瓷市场,专业陶瓷市场与营销网络互为转换、相互依存,使之成为国内知名的艺术陶瓷和日用陶瓷门类的门户网站;完善醴陵市电瓷电器商会网站的全行业功能、使之成为电瓷电器行业的技术交流、行业信息交汇、产品展示与交易平台。建设成为全国输变电设备产品生产配套和世界输变电产品门户网站。引导陶瓷企业加入互联网,开展电子商务活动。加强信息化建设,利用设立大型专业网站——中国醴陵国际陶瓷网,发展陶瓷电子商务,了解国际国内信息,指导企业进行生产与经营,并将企业的产品信息及时向市场进行发布。

4、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提高产业空间集聚

统筹抓好各乡镇陶瓷工业小区的整合、提升,鼓励、引导企业向湖南醴陵陶瓷工业园、浦口电瓷园集中。实现高端投资项目逐步向园区集中、企业逐步向园区集聚、产业逐步向园区集群,建设百亿园区,发展千亿产业集群,真正把园区打造成解放思想的“示范区”、“两型”发展的“桥头堡”、产业集群的“火车头”、承接产业转移的“根据地”和新型工业化的“主阵地”。完善园区对于陶瓷产业集群的带动功能。

政府利用行政措施和经济手段,提高城区和工业小区的工业用地成本,使该区域企业改建扩建的高科技项目向陶瓷工业园集中,促使本区域内的陶瓷企业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

醴陵市政府规划建设的湖南醴陵陶瓷工业园一期规划面积为5.5平方公里,二期规划面积为10.7平方公里。根据节约土地资源与陶瓷产业集群的要求,逐步吸引规模企业在技术改造与产品升级过程中向陶瓷工业园区集中。随着醴陵市政府实施“1511”工程,未来3-5年,醴陵的土地资源将日趋紧张。醴陵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发展节地型工业:

第一,依照陶瓷产业集群规划,盘活现有存量土地。这里所谓的存量土地,是指一些单位征而不用或多征少用而闲置的土地,包括尚未改制的国有企业土地。根据其他地方经验,盘活存量土地的方法有:

(1)、对已经征用且两年未用的土地限期收归政府,由政府予以补偿后进行二次转让。

(2)、建立存量土地档案。对企事业单位逐个调查,对每个单位的土地闲置状况登记造册,并要求有闲置土地的单位要限期开发,或限期转让,超过限期既不开发又不转让的,可以采取经济措施,加大企业土地闲置成本。

(3)、建立土地使用权流转市场,使土地向附加值高的陶瓷门类集中,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就业率。

优化陶瓷产业的空间布局:对于因历史原因形成的陶瓷产区,即以嘉树乡、孙家湾、泗汾镇、浦口、阳东、东堡陶瓷主产区内的陶瓷企业的,根据城镇总体规划,新建、扩建项目有条件的审批土地,集约化使用土地。

第二、陶瓷产业的招商引资要规定并坚持每亩土地的最低投资强度和产值产出率,坚持“亩产论英雄”的用地原则。在湖南醴陵陶瓷工业园,对于新建、扩建陶瓷项目坚持建多层标准厂房。优化陶瓷产业空间布局,提高土地产出率,提高陶瓷产业空间集聚度,彻底改变醴陵陶瓷产业“一亿产值占地100亩”的用地现状。

5、优化城市功能建设,完善城市的产业服务功能

围绕建设“两型社会”和使醴陵成为株洲区域副中心的发展要求,秉承“以绿为美、以水为源、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结合陶瓷产业集群的发展趋势,醴陵市规划部门重点做好新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完善陶瓷产业集群所需要的陶瓷文化展示、陶瓷产品展示、陶瓷产业人才集中等诸多功能,把陶瓷产业集群化发展和城市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陶瓷产业的设计、研发、会展、营销等现代服务业结合起来。按照醴陵城市规划建设醴陵会议展览中心、中国醴陵陶瓷博物馆,提高醴陵市承办区域性、大型陶瓷会议展览、文化、商业交流的能力和水平。

醴陵市政府按照“中提、东扩、南进、北连”战略构想,加大老城区改造提质力度,加快新城区扩容步伐。加强城市生态建设,建美一批城市生态景观,提高绿化覆盖率,打造山清水秀、生态宜居的绿色新城。加强陶瓷文化建设与一批公共设施,演绎城市内在气质、情感特质和文化底蕴相结合。树立“大城管”理念,建立健全运行市场化、管理网络化、作业精细化、考核标准化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

旅游是推动第三产业发展的重点,也是“十二五”期间支持醴陵社会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引擎。深入挖掘醴陵两千多年的陶瓷、烟花产业的历史和人文底蕴,充分发挥陶瓷产业文化、红色文化、宗教文化等文化优势,整合旅游资源,精选旅游线路,突出产业营销引导旅游消费,培育陶瓷、烟花产业文化旅游的热点,推广醴陵陶瓷产业文化、烟花产业文化,整体提升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尤其是产业文化带动的社会服务业水平。

(二)创新醴陵陶瓷产业集群的服务体系与机制

1、加快技术创新平台建设。

技术创新平台由科技局和陶瓷产业主管部门主持,企业承办,重点扶持技术创新能力强、辐射范围广的企业建立行业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研发中心、服务中心和产品检测检验中心。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制订《关于加快醴陵陶瓷产业技术创新的优惠措施》,鼓励所有陶瓷企业在各自的产品门类进行产品应用领域、技术与工艺、管理与商业模式的自主创新,整体提升醴陵陶瓷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打造公共技术平台。恢复湖南省陶瓷研究所服务、带动功能,发挥其技术服务作用和科研带动作用。组建湖南省陶瓷工业设计中心,集数字设计、快速成型、材料设计、文化展示为一体,提高企业工业设计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引导龙头企业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联合,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长效机制,组建企业技术中心、产品检测实验室,积极发展争取升级为省级和国家级中心。政府牵头,行业协会组织、企业参与,与国内、国际陶瓷设计院、景德镇陶瓷学院、各类陶瓷研究所、国家陶瓷质量检测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出入境检验检疫醴陵办事处日用陶瓷检测实验室(国家级)等建立长期合作协议,委托科研院所技术开发,定期为企业提供技术指导和技术培训服务。

加快自主创新,共同培育多层次、多元化的自主创新主体。加快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关键技术的研发,不断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新产品,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围绕市场需求,将陶瓷作为新材料应用于新兴领域,建立起陶瓷及新型陶瓷产品的基础研究、应用开发和产品使用等环节有机地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共同推动先进新型陶瓷材料的应用。采用外包技术研发、外聘专家等多种合作方式,整合国内外陶瓷新材料、电瓷电器、陶瓷泥釉模的研发力量,着力保障醴陵陶瓷产业的两个“唯一性”,即产品的唯一性,技术的唯一性。关键任务就是要改变传统的生产模式,主要从泥釉模、窑炉、烧制等方面着手技术改造。提高陶瓷产品合格率,力促产品的档次、质量和水平提高,提升高精度、高性能、高附加值陶瓷产品在总量中的比重。建立企业投入、全员参与、政府鼓励的自主创新机制:政府鼓励并引导醴陵电瓷商会或有条件的企业与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清华大学等科研机构合作,尽快建立电瓷电器研发中心、高成长性企业孵化中心、各类国家级(含省部级)产品检测中心。建立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协会、企业与陶瓷及新材料研发机构建立起多层次、范围广、外包式的新产品新技术创新机制。全力推进等静压干法成型工艺,引导电瓷企业投入研发330kV及以上断路器瓷套、500kV主干电网建设所需的各种绝缘子及电瓷产品,降低电瓷产品能耗;开发新型陶瓷、陶瓷新材料产品。

加大科技成果引进力度。充分利用陶瓷协会、商会以及网上技术市场等平台,拓宽陶瓷企业科技成果引进和科技合作渠道,引进并推广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提高工艺水平。发挥醴陵市内省级技术中心的作用,加强与市外科研机构的交流,加大对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的扶持,进一步增强醴陵陶瓷科技创新能力。

加大资金扶持力度。积极争取上级扶持资金,用于扶持产业集群技术研发机构,有力地推动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加大对科研经费的投入力度,促进科技成果的推广,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大力促进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发挥其在陶瓷产业中集约倍增和催化作用,使传统陶瓷产业通过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等信息技术改造,实现物流、信息流和价值流的优化,将高新技术融入传统陶瓷产业。借助计算机、互联网完成从泥釉颜料配方、器型设计、烧制加工过程的控制到原料采购、产品销售。

完善创新的激励机制。对于建立省级技术中心的企业予以政策和税收上的奖励,对于企业建立国家级产品技术中心的,市政府予以更多的奖励和优惠;对于企业引进行业高端人才的,市政府除了安排子女就学、家属就业之外,还给予一定的奖励;激发企业进行各种自主创新。

采取政府政策激励与经济手段相结合的方式,塑造醴陵陶瓷产业和企业尊重自主创新的行业文化和企业文化:醴陵陶瓷产业的发展,需要经历一次彻底的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打破现有醴陵陶瓷行业内存在的“小富即安、单打独斗、盲目模仿、恶性竞争”的各自为政,互不协作的产业文化环境。醴陵市政府建立公开透明的产业政策环境,政府各部门高效优质的产业服务环境,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严明规范的法制环境,保证陶瓷产业和其他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对于恶性竞争、剽窃模仿、低价竞争的行为和企业,借助舆论环境、行业自律公约、司法干预等多种形式予以遏止。增进集群内企业的交往,通过业务往来形成内部网络关系,增强企业学习能力,并通过了解外部环境的变化及其他企业的信息,提高对环境变化的应变能力并获得更多创新源泉。

积极引导企业技术与管理的创新。依靠科技创新,提高陶瓷企业素质。产业集群经济要稳定快速发展,必须提升陶瓷产业的企业素质。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更新生产装备,引进一批先进的国际生产设备,确保产品质量;二是改造生产工艺,加快生产过程自动化,促进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三是提升管理水平,结合实际,建立信息化管理服务平台和专业网站,推广使用电子商务。四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陶瓷企业采用现代化管理、引进职业经理人,高层管理人员需要有能够与国内外先进管理思想与方法接轨的观念和能力。引导鼓励企业进行商业模式和经营模式的创新。政府引导陶瓷企业,在全国各地发展经销商、代理商方式开设醴陵陶瓷专卖店。

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业层次。一是鼓励企业在产品设计、生产制造等环节采用先进信息技术,提升工业设计水平,大力推广应用先进制造技术,促进醴陵陶瓷企业加快由委托加工(OEM)向自主设计加工(ODM)、自主品牌生产(OBM)转变。二是引导企业采用国内外先进技术标准,主动接轨国际制造业标准体系,推进产品国际标准认证,支持企业参与国家和国际标准制订和修订。三是鼓励醴陵陶瓷企业与科研院所、国家陶瓷质量检测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加强产学研联合,委托技术攻关,研究成果产业化生产,建立实习基地、企业博士后流动站等。积极吸引跨国公司以及优势企业在醴陵设立制造基地、研发中心、采购中心。四是严厉打击假冒伪劣行为,保护技术创新成果,保护诚实守信者,形成良好的市场秩序和创新氛围。

2、加快企业金融服务平台建设。

建立产业集群多元化投融资体系,发展产业发展基金、风险投资机构、银行机构(包括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拓展政策性融资担保、租赁、企业债券、资产证券化、信托等金融工具,扩大投融资渠道,加大产业集群的发展资金扶持。整合区域金融资源,畅通各种融资渠道。建立银企联系制度,鼓励商业银行创新培育产业集群的信贷品种和服务手段。积极引导和鼓励金融部门改进金融服务,增加对重点发展陶瓷产业的信贷投入;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创建政、银、企合作平台,为陶瓷企业提供信贷授信、信用评级、资产评估、贷款担保的“一条龙”服务。

(1)推动建立银行与担保机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协作关系,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组建醴陵中小企业担保公司,落实国家对担保公司的优惠政策,拓展政策性融资担保,引导担保机构为陶瓷企业投融资提供担保,醴陵市级担保风险补偿专项资金对其为陶瓷生产企业和贸易企业、配套企业提供融资担保,分别按年度担保额的8‰和5‰进行风险补偿。

(2)引进各类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在醴陵设立分支机构,活跃金融市场,盘活醴陵的金融资源。

(3)积极运用银团贷款、融资租赁、项目融资、财务顾问等多种业务方式,支持产业集群的项目建设。

(4)探索建立科技创新风险投资机制,在新型陶瓷、电瓷电器、釉下五彩瓷建设孵化器,吸引各类风险资本,为科技含量较高、成长潜力较大、市场竞争力较强的中小陶瓷企业提供综合服务。

(5)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陶瓷工业园区的投资公司,吸收新股东。民间资本成立陶瓷产业基金,投资成长性的陶瓷企业。尝试建立醴陵中小企业股权(债权)交易市场,为中小企业融资创造条件。

(6)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信誉良好、实力较强的陶瓷企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发行企业债券、短期债券和中期票据。

(7)支持培育3-5个以资本为纽带,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大型陶瓷企业集团,创造条件上市融资。

(8)鼓励支持开展适合于陶瓷产业的信贷产品创新,推动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收益权等权益质押贷款业务;积极稳妥地发展典当业,鼓励其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

(9)商业银行对符合信贷条件的陶瓷企业,可在国家允许的贷款利率浮动幅度内给予一定利率优惠,由财政贴息。

3、加快行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建立多位一体的陶瓷行业协会组织。陶瓷行业协会成员包括政府部门、集群企业、配套企业以及其他社会力量,陶瓷行业协会既是产业集群的参与者,又是政府指导陶瓷集群发展规划的代理人,具有业务管理和市场监管的双重职能,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利于陶瓷集群的健康发展。尽快成立醴陵陶瓷行业协会,下设电瓷电器行业协会、日用陶瓷行业协会、新型陶瓷行业协会、艺术陶瓷行业协会、建筑卫生陶瓷行业协会,陶瓷装备行业协会等。积极探索以行业协会为主体的陶瓷产业行业管理新模式。政府的领导参与协会的决策工作,协会的主要工作由企业开展,企业是主角。重视发挥行业协会的自律和监督作用,发挥陶瓷行业协会的制度约束作用,促进醴陵陶瓷市场竞争规则的建立,维护经济活动的正常秩序,防止市场无序竞争、过度竞争和恶性价格竞争,抑制仿制成风。实行陶瓷行业中企业间的相互协调,实现互利基础上的联合,发挥陶瓷行业协会的市场组织的作用。陶瓷行业协会向企业提供市场竞争所需要的政策、经济、技术、市场等信息,促进行业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陶瓷行业协会通过规划、协调、监督和服务等工作,在政府和企业之间发挥好桥梁与纽带作用。陶瓷行业协会的会址建设要强调综合功能,满足协会办公、企业展示、会员活动、陶瓷科研、设计、孵化和检测等功能需求,把陶瓷行业协会新的办公会址建成醴陵陶瓷企业之家,陶瓷研发中心、孵化中心、信息中心、检测中心、对外协作中心。

4、加快陶瓷市场建设与开拓。

引导和鼓励多元化投资,加快重点陶瓷产业集群(如日用炻瓷、电瓷电器、釉下五彩瓷、新型陶瓷、建筑卫生陶瓷、陶瓷原材料、陶瓷装备)专业市场的建设和升级改造,重点培育形成一批国际性、全国性的产品市场交易中心,合理发展相关卫星市场。鼓励和推进现有的陶瓷批发市场向专业市场转变,加快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增强市场综合服务功能。积极改造提升陶瓷专业市场。各有关部门要严格按照《醴陵市城市总体规划》合理规划陶瓷批发专业市场的选址和建设,防止陶瓷专业批发市场及专业街的无序发展。引导陶瓷企业不再单独建设产品展示厅,鼓励规划建设高档次、集约化、规模化、综合性的陶瓷产品展示中心。大力整顿陶瓷市场秩序,提高守法经营、文明经营和诚信经营的程度。建设醴陵陶瓷批发交易中心,规划专业市场陶瓷交易、仓储物流服务、采购信息发布、电子交易、产品研发设计、国际会展服务和产品检测服务等功能区,建成后可提供约一万个就业机会,预计每年将形成100-200亿元交易额。鼓励企业开拓市场,在长沙和国内其他大中城市,甚至在国外的大城市建立醴陵陶瓷的专卖店。

举办大型的有影响力和辐射力的国际陶瓷节和陶瓷优质产品博览会或交易会等形式,使人不断感受到醴陵的陶瓷文化氛围,扩大醴陵陶瓷在国际、国内知名度。出台《关于加快醴陵市会展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打造国际性的陶瓷展会,每年推出“醴陵陶瓷节”等。建设中国醴陵陶瓷博物馆,并与中央美院、清华美院、景德镇陶院三家结成战略合作伙伴,致力推广醴陵陶陶瓷文化,培育日用、陈设艺术陶瓷消费土壤。醴陵陶瓷艺术博物馆除了产品展示陈列功能以外,本身也是当地一个重要的旅游景点。中国陶瓷发展史(特别是醴陵陶瓷发展史),世界陶瓷发展史,都应该在陶瓷艺术博物馆里展出,同时还要把陶瓷艺术博物馆办成国内外陶瓷新产品发布,展示、拍卖中心,青少年陶瓷艺术培训中心,陶瓷文化旅游中心,使醴陵陶瓷更加闻名于世界。

5、加快现代物流平台建设。

根据湖南省、醴陵市产业集群规划布局,依托湘东赣西国际物流园,建设包含铁路集装箱站场经营、仓储、集装箱堆场、停车场、物流信息平台、物流配送中心、危险物品临时堆放仓储及监装设施、园区办公楼和生活配套区等物流及配套设施。构建不同能级的现代物流圈,整合现有物流资源,发展第三方物流,加快物流人才培养,培育专业物流市场。推广采用与国际接轨的物流技术标准化体系,鼓励企业采用“联合采购、集中管理、统一配送、分散经营生产”的物流管理模式。打造高速、便捷、通畅的物流通道,推动海关、出入境商检检疫、货代、港务等口岸系统与物流配送系统提供高效优质服务,提高通关速度与货物集散能力。

6、健全中介服务体系。

继续建立和完善资产评估、涉外律师、信息管理咨询、仓储物流、报关报检、培训等中介服务机构。完善企业法律顾问制度。筛选和鼓励一批服务意识强、服务水平高、管理运作规范的商业化中介机构及推动和引导一批公益性中介机构为陶瓷产业集群服务,推动企业与中介机构的有机融合。积极推进以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陶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为重点的创业类中介服务机构建设。发挥出入境商检检疫醴陵办事处日用陶瓷检测试验室、湖南省陶瓷研究所的技术检测中心的作用,为陶瓷企业提供检测服务和技术指导。发展物流配送服务体系、人才支撑体系、营销服务体系,坚持民间性、自律性原则,大力培育发展行业协会,以行业自律、反倾销诉讼、产业信息、技术交流、对外协作、招商引资、职工技能培训和营销联盟为重点,积极支持陶瓷行业协会开展统计、培训、会展、招标、名牌认定、行业质量标准制定、价格协调和公信证明等工作。加快信息咨询服务建设,依托陶瓷行业协会及分会,培育和引进有实力的信息服务机构(ICP)和应用服务提供商(ASP),通过有形和无形的信息交流渠道,依法定期发布企业、产品、技术、市场等统计信息,建立起规范的市场信息引导机制。 

(三)促进专业化分工协作,增强产业集群的协同发展能力

产业集群之所以能够形成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集群企业的专业化分工带来了生产效率的提高,这种专业化分工包括产品上下游之间的纵向分工,也包括相关企业的横向分工,最终降低企业的综合成本。

1、要在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坚持企业自愿原则的前提下,引导同类产品生产企业通过兼并、重组、联合、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形式,进行资源整合,形成专业化分工明显、企业间协作紧密、产业链完整、服务体系健全的产业集群。

2、加快解决产业链薄弱环节,实现上游产业一体化,组建集中的泥--模配制中心,为陶瓷行业“专业化生产、集约式经营”开拓出一条新路。建成集中的泥--模配制中心后,能淘汰部份小规模陶瓷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的制泥、釉、模生产工序,有利于各陶瓷企业集中人、财、物力进行后工序的生产和经营。也为日后生产品种、规模的协调,乃至整个行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探索出一条新路。由醴陵市环保局依照国家环保政策,制订强制性、限制性措施,限制每家企业制泥--模,关闭小规模泥--模生产企业,使泥--模生产环节集中。在陶瓷产业集群内精心培育陶泥、模具、泥釉、颜料、花纸等骨干配套企业,加速陶瓷产业内部的细化分工,推进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完善醴陵陶瓷产业链。

3、推广陶瓷原料标准化、商品化,加快集约化。通过陶瓷原料标准化、商品化,促进陶瓷产业集聚化和分工专业化,促进陶瓷产业产品链式发展,上下延伸,提高产业集群发展水平。泥料配方、釉料、模具标准化和专业化生产与供给,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在陶瓷强国如西班牙、意大利、美国、日本等国家,都已实现了原料的标准化。推广原料标准化可以保证原料化学成分稳定,进而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只有实现了陶瓷原料的标准化,才会有产品的标准化,产品质量才会提高,产业发展整体水平才能提升。全国性陶瓷原料标准化实施仍有一定困难,但在醴陵局部地区推行原料标准化条件已成熟。借鉴欧洲陶瓷标准,陶瓷协会牵头编制“陶瓷坯用原料技术规范”。

4、积极培育关联度大、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发挥其产品辐射、技术示范、信息扩散和销售网络中的“领头羊”作用。引导龙头企业采用多种方式,剥离龙头企业核心业务以外的专业化强的生产环节和生产工艺,发展专业化配套企业,提高企业间专业化协作水平。

5、积极培育战略联盟供应链,鼓励大企业向中小企业转移胚件、部件生产,建立以市场配置为基础的原材料供应、生产、销售、技术开发等方面的协作关系,逐步形成以龙头企业为主导、小企业专业化、配套协作的产业组织体系,促进产业集群快速发展;引导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分工协作,鼓励中小企业主动为大企业配套,向高、精、专、新方面发展。支持符合产业发展方向、具有相关配套条件的陶瓷企业实施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化,促进产业链延伸。

6、积极推进醴陵陶瓷产业集群融入全球产业价值链,不断朝着全球价值链的高附加值环节攀升,尤其是提升醴陵陶瓷产业的产品设计、品牌推广、市场营销能力,真正使醴陵陶瓷产业集群形成持久的生命力和强大的竞争力。

(四)推行品牌发展战略,提升产业集群的市场竞争能力

品牌建设是产业集群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在推进产业集群的过程中,醴陵市政府和企业要把打造知名品牌特别是区域品牌,放在重要位置。

1、政府牵头组织,陶瓷行业协会申报,注册“醴陵陶瓷”地理商标。通过政府层面的高度来推广“醴陵陶瓷”的品牌形象,建立与国内主流媒体联合宣传的平台和机制,为推广“醴陵陶瓷”的品牌提供广阔的舞台。通过中国陶瓷的内涵价值和价值观对“醴陵陶瓷”进行品牌定位,赋予“醴陵陶瓷”品牌以惊奇、激情和冲动,从整体上来提高醴陵陶瓷产品在国际国内社会的影响力、信任度和附加值。政府为打造“醴陵陶瓷”品牌推出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

2、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加强对地方名牌产品、龙头企业的宣传推介,进一步提高产业、企业、产品的国内外知名度、美誉度,扩大产品市场占有率;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推行品牌经营,支持名优品牌企业逐步从OEM(贴牌生产商)向ODM(原始设计生产商)、OBM(自有品牌生产商)生产方式转变,实现从自主品牌到知名品牌、国际品牌的提升。

3、加强自有品牌的营运和保护。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维护市场秩序和名牌企业的合法权益;在兴办专业化的陶瓷市场的同时,还应当通过发展电子商务,通过举办国际陶瓷节和陶瓷优质产品博览会或交易会等渠道,加强醴陵陶瓷集群的推介和醴陵陶瓷品牌的打造。

4、通过旅游推广醴陵陶瓷的品牌。醴陵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加强对陶瓷文化旅游和陶瓷工业旅游的重视和支持,建立若干个陶瓷文化旅游和工业旅游景点,如红官窑等陶瓷工业旅游、陶艺体验等,丰富醴陵市的陶瓷旅游资源。在城市的对外宣传资料和对外接待中要积极宣传推介陶瓷工业园区和陶瓷文化旅游和工业旅游景点,各级宣传部门要积极协调市内外的新闻媒体加大对陶瓷工业园区和陶瓷文化旅游和工业旅游景点的宣传推介力度,通过新城规划、道路和小区命名、旅游宣传资料、路牌标识和公交站点等方式,营造良好的产业集群发展的良好氛围。

5、陶瓷作为载体与湖湘文化融合,提升醴陵陶瓷品牌。不仅要在陶瓷产品设计领域体现湖湘文化,而且要加强醴陵陶瓷文化的挖掘、整理与保护,以及古窑址的开发、利用。

(五)培育醴陵陶瓷产业的“旗舰企业”,充分发挥产业带动作用

1、培育、扶持一批规模企业成为十亿级的“旗舰企业”

醴陵现有的陶瓷企业中,规模以上企业163家,年销售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28家,过亿元的企业7家,过5亿元的企业1家。在这些企业中选择一批市场竞争力强,发展潜力大的规模企业在资金投入、政策扶持、管理指导上以重点倾斜,培养陶瓷产业的龙头企业,铸造陶瓷产业集群中的“旗舰企业”,由此带动中小企业共同发展。加大政策倾斜力度,积极推动企业兼并重组,实现由生产型扩张向资本型扩张转变。组建一批产值过20亿、10亿的大企业、大集团。引导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现代化管理和精细化管理,加快企业之间联合,培育发展一批核心竞争力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电瓷电器产业、陶瓷装备旗舰企业集团,扩大国际市场份额。“旗舰企业”主动朝陶瓷产业价值链高端环节延伸,工艺革新、产品设计、销售渠道建设,开拓新市场。

醴陵市政府要抓住机遇,及时对陶瓷企业结构进行调整,采用有保有压的灵活政策,支持醴陵陶瓷产业集群中有能力的一些企业做大做强,成为集群发展的龙头企业。一是要鼓励龙头企业进一步与国内外大型陶瓷企业对接,合作生产、提供配套服务,实现以大带小“配套式”发展。二是同行业企业之间要多形式联合,对于仍然处在小、乱、散阶段的陶瓷企业,要树立合作共赢的意识,破除“小富即安”、“宁为鸡头 、不为凤尾”自我意识,企业之间通过协作生产、贸易合作、技术合作、投资合作等各种形式,寻找优势资本整合,全力争取国内外资本、陶瓷技术在醴陵聚集发展,从而形成既满足普通市场,又面向高端产品市场,低、中 、高企业密切合作、立体竞争的陶瓷企业集群。

引导社会资源向龙头企业集聚,推动龙头企业建立产品标准、质量检测、财务结算等中心,提高龙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将企业的技术中心、检测中心建设成国家级、省级技术中心、检测中心,为同类中小企业提供服务。鼓励龙头企业不断将一些配套件及特定的生产工艺分离出来,形成一批专业化配套企业,帮助协作配套企业做好与龙头企业相衔接的质量、标准、管理等工作,积极支持中小企业进入龙头企业的供应网络,建立最终产品与陶瓷原料胚件厂商的战略联盟,努力提高龙头企业的省内配套率。鼓励龙头企业采用多种方式,对其上下游配套企业进行重组、改造。发挥龙头企业的集聚带动效应,逐步衍生或吸引更多相关企业集聚,通过企业之间的集聚效应降低综合成本,增强竞争优势。 

2、鼓励企业改制重组,盘活行业存量资产

鼓励陶瓷企业的合并与重组,目的在于组建成几家世界上最先进、最具竞争实力的国际巨无霸企业,加强与提升醴陵陶瓷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加强各陶瓷企业间的优势互补,共同享用贸易信息与高新技术产品的优势,大幅降低管理费用与产品的成本、淘汰效益差的企业。

通过联合、兼并、重组等形式,在电瓷电器、日用炻瓷、高温细瓷、新型陶瓷等领域培育出一批主业突出、带动能力强的 “航空母舰”和“单打冠军”,形成一批在产业链联系紧密的企业群体,使他们成为醴陵陶瓷产业集群升级的主导力量。醴陵市委市政府积极支持陶瓷龙头企业的发展和强强联合,在土地、资金等方面全力支持。有计划有目标的引导中小企业走专业化配套的发展道路,鼓励小企业为醴陵的陶瓷龙头进行产品技术配套,形成龙头企业引领产业发展和带动中小企业配套的新格局

2009年醴陵市政府主导完成了醴陵电瓷厂改制,引进新华联集团组建华联火炬公司,初步实现“保品牌、强产业”目标。醴陵尚有9家株洲市属以上国有陶瓷企业没有完成改制,陶瓷产业的存量资产没有盘活。政府采取整体出售、股权转让和依法破产等方式,引导国有资产依法有序退出。注重把企业改制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相结合,引进战略投资者,推进优势重组,实现企业做大做强。加强对改制企业原有品牌等知识产权的传承、保护与挖掘。分门别类,解决陶瓷企业的土地使用证问题,盘活存量资产。针对一大批民营陶瓷企业从原乡镇企业或国有企业改制衍生过来的,其土地等资产性质仍停留在集体性质,或未进行产权过户,根据银行规定集体土地不能作为有效抵押物到银行进行贷款抵押。近年来还有相当一批新办企业因违规用地等问题至今还未取得土地使用证,而未取得土地使用证的地面附着物同样也没有抵押效力,无法获得贷款。

3、制订优惠政策,鼓励一批陶瓷企业在境内外上市

醴陵陶瓷企业符合上市条件的有近10家,为推动企业上市,醴陵陶瓷工业园和醴陵市经委共同建立陶瓷产业上市企业后备库,应该制订优惠政策对申请改制上市的企业,给予总额不低于 300万元的奖励。

政策扶持企业上市除了重金奖励之外,还要在推动企业上市政策扶持方面得以体现。不仅在企业上市辅导、项目与资本对接方面提供帮助,醴陵政府为企业登陆创业板开设了"绿色通道",在政策上予以倾斜。为服务企业上市,醴陵市政府设立专门的企业上市办,通过调研、培训、辅导等方式,让实力强的企业全力备战创业板。2010年,华联瓷业、华鑫电瓷两家企业正在积极准备上市。醴陵政府支持加快华联瓷业、华鑫电瓷等企业上市步伐。

4、积极引入全球知名陶瓷企业落户,提升醴陵陶瓷产业竞争力

当前国际建筑陶瓷工业技术与产品正呈现以下发展趋势:一是产品生产与环境保护相协调,注重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二是生产设备趋向大型化,生产过程向自动化和智能化发展,注重规模效益和节能降耗;三是全面提高产品品质,产品向高档化发展;四是主要建筑陶瓷企业在以先进技术、先进管理和雄厚的资金实现全球性扩张的同时,其市场营销、服务逐步向网络化、信息化方向发展。醴陵市政府将紧紧抓住这次全球陶瓷产业新一轮分工与布局,改变“十一五”前期,对陶瓷产业品牌的价值认识不足,既没有引入知名品牌的建筑陶瓷企业落户,自身也没有积极建设区域产业品牌,使作为中国三大瓷都之一的醴陵陶瓷产业品牌落后于许多新兴陶瓷产地。

世界著名的陶瓷卫浴品牌如TOTO、美标、科勒、Roca等以独资或合资等不同方式抢滩中国,在中国布局。目前世界上著名的十大卫浴品牌中有八家已在中国落户投资办厂。它们看中的是中国丰富的原料资源、廉价的劳动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它们拥有先进的管理理念、雄厚的资金、先进的技术和优良的品牌产品。它们起点水平高,工艺技术装备水平先进,给本土企业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理念、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技术以及品牌意识。

根据陶瓷产业千亿集群的目标,醴陵市借助各方力量,积极引入全球知名新型陶瓷品牌、电瓷电器品牌、建筑卫生陶瓷品牌来湖南醴陵陶瓷工业园。发挥知名品牌的带动作用,促进了醴陵陶瓷企业积极的仿效学习,促进醴陵新型陶瓷、电瓷电器、建筑陶瓷以及陶瓷产业的整体工艺技术的进步和产品品质的提升,使醴陵本土品牌企业有了学习和赶超的对象和目标。发挥知名品牌的带动作用,提升醴陵陶瓷产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着力引进一批国内外大型陶瓷企业落户醴陵,快速做大醴陵陶瓷产业的总量。引进国际、国内新型陶瓷企业包括陶瓷材料上市公司、国际国内市场前景好新型陶瓷企业落户醴陵,国外国内生产电子陶瓷元器件的企业到醴陵投资建厂。引进世界500强、国内100强大型电瓷电器企业落户醴陵,增加电瓷电器的附加价值和提高市场占有率。引进世界500强、国内100强大型低能耗、高附加值的建筑卫生陶瓷企业落户醴陵,杜绝高能耗、低附加值陶瓷企业转移到醴陵。

(六)推动自主创新与创新型陶瓷产业园区建设

1、以自主创新为先导,完善陶瓷产业园区的各项功能

产业聚集功能。2009年,醴陵承接沿海产业转移,25个项目成功落户。目前醴陵陶瓷工业园入园企业达47家,投产39家,产值突破25亿元。陶瓷工业园是做大做强醴陵陶瓷产业的主要平台,也是产业集群的载体。醴陵市政府正在开展“园区攻坚”,抓园区攻坚,就是抓产业集群,就是抓区域品牌,就是抓工业经济。打好园区攻坚战,要在扩大影响力、放大贡献力、增强带动力上下功夫。按照“工业新城、城市新区”的构想,进一步完善陶瓷工业园的基础设施,市场化运作,实现园城共建,将陶瓷工业园建成为中国陶瓷科技创新基地和国际陶瓷制造基地。

加强研发功能。陶瓷工业园区通过空间集聚的优势把各类陶瓷企业集聚在一起,为产业集群提供发展基础;产业集群通过集群的机制整合园区的资源,促进园区企业研发的发展。园区有针对性地按照陶瓷集群发展规律进行整体规划和科学管理,在项目引进上考虑到产业配套和企业间的联系,园区管委会通过设立中介机构和提供各种交流场所,交流机会,规范企业的竞争与合作的秩序,增加企业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园区可以借助投资平台引进各类陶瓷研发机构和人才共同设立陶瓷研发机构,通过政策激励,推动区内陶瓷企业联合技术创新。完善园区激励企业自主创新,为企业研发提供人才、信息、融资、技术支持。

金融服务功能。面向中小陶瓷企业,完善陶瓷工业园区的金融服务功能。建立多元主体、不同层次、功能完备的投融资服务体系。为陶瓷企业提供债权融资、股权融资、上市融资等多种方式的投融资服务体系。主要包括:

(1)健全醴陵陶瓷工业园市场化运作机制,改革创新园区产业发展和投融资模式,完善陶瓷工业园的投融资功能。依托政府投资建立的醴陵陶瓷高新技术投资公司,积极引入国内外战略投资和民营资本进入,做大投资公司规模,主要面向产业带动作用强的陶瓷旗舰企业服务,以及培育围绕陶瓷产业的上游企业(产品和技术研发型企业、陶泥开采与加工企业、泥釉模制作企业),以及产业下游企业(专业的陶瓷造型设计公司、陶瓷花纸包装公司、陶瓷会展与陶瓷品牌推广公司),完善醴陵陶瓷的产业链。

(2)引进民营资本成立醴陵陶瓷产业投资基金,培育成长性好的中小陶瓷企业进行股权投资,积极培育符合条件的中小陶瓷企业到境内外上市融资。从产业投资基金中设立创业基金,用于支持陶瓷产业优秀项目的开发。

(3)目前醴陵40%的存贷比,远低于周边70%-80%,希望有所突破。2009年末,醴陵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97.73亿元,同比增长22.7%;各项贷款余额41.54亿元,同比增加10.90亿元,同比增长35.6%。醴陵市的存贷差有56.19亿元,说明醴陵市的金融资源外流非常严重,没有服务于本市产业的发展。为改变醴陵市的存贷差和金融资源外流的被动局面,醴陵市政府积极鼓励醴陵本地的民间资本到醴陵陶瓷工业园成立投资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面向规模小、产品附加值高、成长性好的小型陶瓷企业,提供短期资金拆借、银行贷款担保等融资金融服务。

(4)由于醴陵部分陶瓷企业信用差的历史原因影响了醴陵陶瓷企业从银行获得资金支持等方面受到了很大的制约。近年来,醴陵各家银行发放到陶瓷企业的信贷资金总额在逐步萎缩,醴陵许多陶瓷企业主要资产已抵押在金融机构,已不能再次抵押。针对醴陵中小陶瓷企业普遍融资难,严重制约陶瓷企业的进一步发展的状况,醴陵市政府将集合各方力量,在醴陵陶瓷工业园设立中小企业股权(含债权)交易中心,严格筛选规模偏小、成长性强、企业信誉好的企业进入陶瓷工业园区的企业股权(债权)交易中心的融资平台,公开柜台交易,向民间资本开放,解决中小陶瓷企业的融资问题。

园区示范功能。重点抓园中园建设,形成“一区多园”的新格局。确保年内园区新增企业过20家、产值过30亿元、税收过2亿元。釉下五彩创意园要按照“文化搭台、产业唱戏”的思路,高水准、高质量完成釉下五彩艺术陶瓷研发大楼、五彩广场等主体工程。电瓷电器工业园要按照“培育一个龙头、做活一个产业”的理念,确保华联火炬年内竣工投产。建筑陶瓷园要尽快做好规划,加大企业的引进力度,力争年内有1家以上企业入驻。陶瓷工业园建设,要突出打造产业招商平台,进一步完善了“电瓷产业区”、“艺术瓷产业区”、新型陶瓷产业创新园、科技工业园。园中园的开发可采取企业主导型,即由一家企业或设立一个企业来全面承担园区的综合开发与管理。园区作为企业“以商引商”行为的主要载体。合理规划土地使用方向,优先满足环保型科技型企业小规模用地需求,为企业集聚发展提供必要空间

园区规划建设集展示、贸易、生产、物流为一体的现代化高级陶瓷示范园区。园区内水电气齐全,交通便利,并设有泥釉浆、物流、仓储等专业化配送、管理,同时,也提高入驻工业园区的门槛,要求入驻企业以高科技、品牌入驻为主,打造高端高科技陶瓷产业园区。在园区发展泥釉模生产示范中心。醴陵陶瓷产业集群在原料标准化、产品质量标准、技术流程标准、环境保护标准方面与国际先进陶瓷产业集群进行沟通与协作。园区鼓励按照清洁生产标准,建立陶瓷清洁生产园区,集中供热供气、污水处理和循环利用,实现节能减排。

2、完善园区的基础配套设施

做好“六通一平”(“通”指通路、通水、通电(高压线)、通气(天然气)、通通讯线路、通有线电视;“平”即指保证交给企业的土地是平整的。)、路灯、路牌等建设,解决企业进驻园区后通常都会遇到配套设施跟不上建设需要的情况。引进战略投资者,完善园区生活配套建设。结合岳汝高速醴陵出口的建设,加快玉瓷路改造工程,对周边工业用地进行积极置换,增加醴陵陶瓷工业园配套生活居住类用地的供给。针对入园企业增多,及时完善醴陵陶瓷工业园的公共交通枢纽功能,开通公共交通运营线路,解决醴陵陶瓷工业园从业人员的上下班通行能力。

(七)加快千亿陶瓷产业集群的人力资源开发,改善人才环境

加强产业技术人才需求预测,完善适应陶瓷产业集群发展的高等、中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技术培训基地。调整学科结构,加强专业建设,加快培养生产、建设、服务一线的高级技能型人才。每年要对陶瓷企业用工和人才需求情况进行了解,加大对各类各层次陶瓷工艺美术人才、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营销人才和技术工人等的培养和引进。做好与有关高等院校和人力资源输出地区的联系和人才引进工作。重点引进、培养高端专业性陶瓷技术人员、陶瓷材料技术人员、陶瓷设计人员、工艺美术大师、陶瓷销售人员、高级技工,为醴陵陶瓷优化升级提供人才、智力支撑。

鼓励与景德镇陶瓷学院合作,在醴陵设教学培训基地,开设短期和长期、高级和中级的陶瓷工程与工艺、陶瓷生产管理、陶瓷市场营销、陶瓷国际贸易等,为醴陵市陶瓷产业培养本地急需和紧缺人才,加强陶瓷行业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

尽力争取湖南省委、省政府的支持,合并湖南省轻工业高级技工学校和醴陵市陶瓷烟花职业技术学校,成立醴陵陶瓷学院,开设陶瓷工程与工艺、陶瓷材料、陶瓷设计、陶瓷美术、陶瓷机械装备、窑炉热工、陶瓷管理、陶瓷市场营销、陶瓷国际贸易等专业,为陶瓷产业培养本地急需和紧缺的专业人才与高中低三个层次的陶瓷人才。将来条件成熟,可以自办陶瓷研究生班。培养陶瓷技师、工艺美术师、企业家。

坚持以人为本,建立健全与工作业绩紧密联系、鼓励人才创新创造的分配制度和激励机制,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实行期权、股权激励人才,探索建立人才资本及科研成果有偿转移制度。建立和完善人才市场机制,进一步消除人才流动中的各种限制,促进人才合理流动。推广开放式、委托式研发,鼓励企业通过多种形式吸引国际、国内优秀科研技术人才。促进人才创业,加快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积极推动学习型企业和学习型社区建设。逐步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和代理制。加强企业经营管理者培训,造就一支懂经营、善管理的企业家队伍。

(八)优化醴陵陶瓷产业集群中资源配置与保护生态环境

1、淘汰一批落后产能,优化产业资源配置,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针对醴陵陶瓷产业目前的空间布局分散的现实(主要集中在城区、城郊和106国道东南乡沿线的浦口、王仙、黄沙、大林、孙家湾、嘉树、泗汾等乡镇,分布范围大约为40平方公里。形成了以国光瓷业、群力瓷厂为代表的城北工艺美术瓷产区,以华联瓷业为代表的嘉树、孙家湾炻瓷产区,以湖南电力电瓷电器厂、浦口电瓷厂为代表的浦口、阳东、大林电瓷产区,以泰鑫瓷业为代表的城南工程陶瓷产区和沈潭、东富工业陶瓷产区等几个特色陶瓷工业产业带。)醴陵陶瓷产业急需淘汰一批技术落后、能耗高、附加值低的落后产能和中小陶瓷企业。

由醴陵市发改委、醴陵陶瓷工业园、陶瓷产业主管部门、工商局、环保局、科技局等部门共同制订《醴陵市关于节能减排、淘汰落后陶瓷产能的实施办法》,根据百万元产值能耗、土地产出率、人均产值等具体指标,淘汰一批能耗高、污染大、产品同质化和附加值低的小型陶瓷企业,不断优化陶瓷产业资源的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采用行政与经济手段推行陶瓷产业的节能减排,对能耗高的企业实行差别电价。对环保不达标、能耗高、附加值低的新办企业设置门槛,不批天然气使用。争取国家淘汰落后产能的扶持政策与资金支持,同时醴陵市政府也扶持节能减排的企业,开发节能产品、更新节能装备、设备、推广应用节能新技术、新工艺。在陶瓷工业园建立节能减排、清洁生产示范区。

2、加强废瓷回收利用与提高陶泥的利用效率,发展循环经济

2008年以来,醴陵废瓷利用率达到90%。醴陵陶瓷原来的泥料配方一般由八、九种原料组成,目前泥料配方体系向原料多种类、小剂量方向发展,现在种类数量达到十四、十五种。这样的配方体系,即便是某种原料成分和质量发生变化,也不会影响整个泥浆性能的稳定性,节约了陶泥资源。在釉用原料方面,过去大量使用的天然矿物原料的用量逐步减少,逐步向采用化工原料和标准化原料方向发展。这极大地保证了原料的质量和稳定性,也保证了釉浆性能的稳定,提高了产品的釉面质量。

醴陵陶瓷在逐步推广使用标准化的原料和化工料,过去配方中的氧化铝成分的来源,主要由粘土原料提供,正逐步由氧化铝粉、氢氧化铝等提供。提高陶泥的利用效率。 引导陶瓷企业加强废瓷土回收加工利用、包装制品回收利用、保温材料回收利用、废瓷再生陶瓷等技术的研究创新,提高废物综合利用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要组织力量积极研究陶瓷原材料替代技术,加大对红壤土、废陶瓷替代高岭土作为陶瓷原材料的应用研究,保护高岭土这一不可再生资源,实现醴陵陶瓷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醴陵市政府将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激励陶瓷企业提高陶泥及各种资源的利用效率,逐步实现陶瓷生产的零排放目标。

3、建设“国内领先的陶瓷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示范区”。

通过天然气管道的建设,在醴陵全部的陶瓷生产企业中应用洁净能源;矿山资源有序开发、建设陶瓷原料集中破碎厂,推进废料再利用技术研究,窑炉余热利用改造和节电技术改造等措施,每吨产品平均能耗要降低2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20%,工业固体废物和循环水利用率力争达到100%。

(九)完善醴陵陶瓷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体系与制度创新

1、加强陶瓷产业集群的组织领导,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十二五”期间,醴陵市启动以提高行政效率、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的干预为目标的政府机构改革。按照全国统一部署,以深入推进“1511”工程为契机,适时开展市政府机构和乡镇机构改革工作,进一步优化政府机构设置,理顺部门协调机制,明确经济主管部门职责,加快形成分工明确、权责一致、运转高效、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

结合“1511”工程的实施,建议醴陵市政府在现有的陶瓷烟花产业领导小组基础上,组建陶瓷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组长由副市长兼任,各相关局的局长作为成员;陶瓷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是决策部门,陶瓷产业主管部门是执行部门。醴陵市委明确一位市委常委主抓陶瓷产业发展工作;各专业镇、乡、街道办都要成立陶瓷产业发展办公室,由镇委、镇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各乡镇、街道办的陶瓷产业集群的发展。

陶瓷产业主管部门的主要职能是组织和实施陶瓷产业发展规划,核心职能及考核范围在于执行规划的落实和实施,以及市场秩序的监督与管理,负责对陶瓷产业的中介机构的日常管理。为醴陵陶瓷产业健康发展和千亿集群提供必要的政策和行政支持。陶瓷产业主管部门在陶瓷产业发展、技术研发、市场营销、信息服务、人才培训等各个方面系统性地开展规划、引导和服务工作;牵头成立各类陶瓷行业协会、商会,并领导陶瓷行业协会、陶瓷商会等社会中介组织;为醴陵陶瓷企业在企业改制、兼并重组、技术创新、拓展市场等方面提供市场信息、企业培训和管理咨询服务;对陶瓷产业的重点企业、重点项目要主动进行“贴身跟进式”服务,协调解决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负责陶瓷产业的对外宣传和大型招商引资项目;策划筹备醴陵各类陶瓷博览会、陶瓷交易会以及规模的行业会议等。

2、提高行政效率,加快完善市场体系建设

醴陵市政府把深入推进“1511”工程作为提高行政效率的突破口,推进政府机构改革,简化行政审批手续和环节,加强产业引导和市场秩序的严格管理。把醴陵陶瓷产业千亿集群目标推动政府经济主管部门机构改革与提高行政效率紧紧结合起来。醴陵陶瓷产业千亿集群目标的实现,需要政府和企业统一认识,政府做规划,企业做市场,达成良性互动。

政府深化各类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清理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和部门收费,逐步实行审批管理“零收费”制度。建立和完善跨部门、统一互联的电子政务平台,积极推行网上办公。完善行政监督制度,完善政府信息发布制度,推进政府信息公开与资源共享,充分发挥政务信息对企业生产服务的引导作用。强化行政规划和行政指导,推行现代行政管理方式,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建立统一开放的人力资源、资本、技术等各类要素市场,实现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和资源优化配置。

建立区域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配置机制,建立有利于人才引进的户籍、住房、教育、人事管理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制度。建立市场化的就业促进体系。营造各类劳动力就业公平竞争、同工同酬、同等待遇的良好环境,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加快培养一批高素质、专业化的高技能人才,提升劳动者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为陶瓷产业千亿集群培育、储备各类人才。

建立与国内外广泛合作的区域性资本市场,推动产权交易市场合作。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清理和修订阻碍生产要素合理流动的法规和政策,努力营造公平合理、平等互利、统一规范的市场环境。打击各种违法经营活动,规范市场主体行为和市场竞争秩序。清理整顿对企业的乱收费、乱罚款和各种摊派。加强价格监管,禁止价格欺诈、价格操纵等行为。

加强醴陵的信用体系建设,以完善信贷、纳税、合同履约等信用记录为重点,推进醴陵各类企业信用信息交换共享,规范信用服务行业发展,开展联合监督管理,构建“信用醴陵”。

3、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政策环境 

抓住湖南省、株洲市推进“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的契机,推动核心区各项“两型”工作率先突破。以加快陶瓷产业千亿集群为突破口,重点抓好省管财政、投融资、城市管理、土地储备、土地流转和集体林权等制度改革,以及文化、教育、医疗等体制的改革创新。在本规划基础上,尽快出台《完善醴陵陶瓷产业链招商落户的系列优惠政策》,对于产业带动作用显著、投资规模5000万以上的陶瓷项目,政府在土地流转、人才引进、融资方式、税费减免和奖励等方面更多的给予切实的优惠和倾斜。在依法办事的前提下,打破常规,效率优先,利于醴陵陶瓷市场的形成和产业的发展。

按照全国统一部署,启动新一轮市政府机构和乡镇机构改革工作,进一步优化政府机构设置,理顺部门职责,健全部门协调配合机制,加快形成权责一致、运转高效、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为产业集群营造有利的自主创新、共同发展的政策环境。

4、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建设五大产业服务平台,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抓住政府行政机构改革的机遇,积极推进政企、政资、政事和政府与中介组织分开,充分发挥企业、资本、中介组织和各类行业协会在市场经济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快事业单位改革,逐步实现由政府包办向政府监管、社会主办转变。通过政策引导和招商引资,围绕陶瓷产业链的需要,要在醴陵形成泥釉专业市场、模具中心、烧成中心、包装中心和物流市场。要根据专业化分工的需要鼓励企业家、经营者成立陶瓷贸易公司、耐火材料公司、陶瓷产品设计创意公司、技术信息咨询公司、陶瓷窑炉改造公司等配套专业化公司,加快醴陵专业化市场和社会化分工体系的形成。

政府引导建设醴陵陶瓷产业五大服务平台,陶瓷产业技术创新平台、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平台、行业公共服务平台、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现代物流服务平台。为陶瓷企业和烟花企业提供包括市场调研、营销策划、商务咨询、技术转让、展览会组织、产品市场开拓、中小企业经营的技术支持等专业服务。这些服务功能与企业的发展,对推动醴陵陶瓷企业集约化经营,促进陶瓷产业规模化发展具有很强的作用,这种关联不但能自我强化这些产业的市场地位,还能进一步激发并支持产业的发展。尽快解决电瓷商会升格为省级商会问题,落实省经委关于对醴陵电瓷电器产业发展扶持政策问题、电瓷商会在醴陵陶瓷工业园建设新址问题,湖南省电瓷产品检测站变更到电瓷商会等具体问题,充分发挥电瓷商会在行业协会中的示范带头作用。

鼓励和引导企业、社会力量投资兴办醴陵陶瓷产业商务信息中心,建立陶瓷计量、标准和质量咨询服务机构;经营管理企业咨询机构;专业技术、产品设计、工艺创新服务机构;法律知识服务机构;职业教育与培训机构等各类市场中介组织,使醴陵陶瓷产业生产和经营企业能够及时获得各种专业服务,便于专注自身优势领域的发展。

5、优化招商策略,突出以商引商,完善产业链

成立陶瓷产业发展招商引资办公室和醴陵陶瓷工业园招商处,设立陶瓷绿色通道,共同为入园企业提供无偿咨询、代理服务,使外来投资企业在醴陵陶瓷兴业过程中享受全面优质的服务。在项目合同签订后,指定专人协调解决企业在投产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使企业尽快投产运作,取得投资回报。

积极参与国内的各种招商活动,在项目引进上,建立准入标准,对那些污染大、能耗高、产品档次低的项目,坚决不引进,在壮大产业总量的同时注重培养和提升产业质量。他们紧紧抓住国际国内资本流动和产业转移的良好机遇,坚持高起点招商,实现由招商引资到招商选资的转变,有选择地引进那些既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又符合醴陵实际,有经济实力,又有发展前景的高新陶瓷项目。引进的投资项目按照每亩的投入产出比高、每亩创造的税收高为政策导向,实行一项一议。

加强重大项目引进。结合自身产业特点,有选择、有重点地引进沿海项目和资金。要瞄准国内500强、行业100强企业,重点引进高端电瓷电器、工业陶瓷、电子陶瓷、高端建筑陶瓷、加快培育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招商签约项目要积极主动、真心实意做好各项服务,确保项目早日落地,变“纸上投资”为“地上投资”。

发展产业链、工业园区招商。从情感招商、政策招商、软环境招商转向产业链、工业园区招商。以产业链招商,与现有企业配套,培育延伸产业链。以现有大企业为基础,开展产业链招商,吸引其他企业与其从上下游配套,延伸完善产业链。产业链直接为投资者提供市场,提供原材料和中间产品,产业集群能为企业降低交易成本,有效降低投资者的投资风险,提高资金回报率。产业链、工业园区招商理应是一种更有效招商模式。

发展以商招商。“以商引商”是醴陵以龙头企业为主体进行招商,引进外来投资者到该企业所在区域进行相关性产业投资的行为。从投资方式上看,新引进的企业可以独资新办企业,也可以与核心企业参股、控股,甚至收购、兼并。从产品结构上看,新引进的企业大都从事与核心企业生产销售相同或有配套关系的产品,也可生产或销售其他产品。在产业导向上,可重点招商引进产业链长的国际、国内大企业,通过大企业的吸引效应,使大批的配套企业围绕大企业集聚。通过产业链延伸,积极鼓励其就地配套生产,或从外地吸引企业到本地办配套厂,或直接与本地企业建立配套扩散关系,利于企业减少采购成本、交易成本。对于外地到本地办配套企业可在厂房用地上给予优惠 ;对与本地企业建立配套关系,其配套企业可同等享受投资优惠。

6、健全扶持体系

制定《醴陵市陶瓷产业扶优扶强若干政策措施》:

(1)加大对陶瓷企业资金扶持力度。2010年,湖南省新型工业化引导资金、技术改造、技术创新、中小企业发展等专项资金,70%将重点投向“四千工程”企业和项目。利用好这一政策,为醴陵陶瓷企业和项目申请湖南省的专项资金。资金的安排按照企业对地方税收、出口、就业的贡献来导向。自2011年度开始,在醴陵市经济科技发展资金中统筹安排发展陶瓷产业专项,纳入市经济科技发展资金年度计划,在外来企业的设立、企业节能减排、企业上市、国际重要会展参展、区域品牌建设、行业技术攻关等方面予以支持。要认真把握省经委对醴陵市电瓷电器产业发展政策性支持意见这一良好的契机,市企业发展促进局等有关部门要尽快向省经委等上级主管部门汇报衔接,把省里好的扶持政策很好的落到实处,并尽力争取上级对醴陵市电瓷电器产业更大更优惠的政策支持。

(2)在醴陵市、区乡镇进行税务登记的新办企业,按其当年对市、区乡镇财政贡献额给予一次性奖励,具体奖励办法由各区乡镇自行制定。

(3)实施积极的土地支持政策。将企业用地优先纳入年度土地供应计划,在每年新供用地中,提供一定比例的用地通过“招标、拍卖、挂牌”等公开方式,满足企业用地需求。

(4)海关、检验检疫等部门要建立出口通关一站式服务,支持鼓励国家级陶瓷实验室与国外认证机构合作,开展委托或分包认证业务,为陶瓷企业建设提供良好的配套服务。

(5)支持鼓励醴陵市陶瓷行业协会注册申报“醴陵陶瓷”区域品牌,各级政府部门要共同努力将“醴陵陶瓷”品牌打造为中国陶瓷的一流品牌,并给予全力的支持。

(6)支持扶优扶强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采取“一企一策”的办法解决扶优扶强企业在境内外上市融资过程中的问题。

(7)鼓励陶瓷企业申报清洁生产企业,并对表现突出的企业进行表彰或奖励。对获得国家、省立项并实施的陶瓷行业节能减排清洁生产的重大项目,市、区两级财政给予资金配套支持。市、区两级科技专项资金、产学研资金要加大对陶瓷行业节能减排清洁生产等关键共性技术攻关的支持力度,引导扶优扶强的企业积极开展节能减排清洁生产技术创新活动。

(8)醴陵市及乡镇两级政府和部门要采取“一企一策” 、“一事一议”的办法,动态解决扶优扶强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在政策上对重点产品和龙头企业予以倾斜。

(9)醴陵市通过税收的优惠政策来鼓励企业进行高新技术研发和加大资本投入。这些政策包括:一是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二是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

(10)设立陶瓷中小企业发展基金、陶瓷出口产品发展基金等方式,选择一批市场竞争力强,发展潜力大的企业在资金投入、政策扶持、管理指导上以重点倾斜。

7、发挥工商税收政策促进作用

对单位和个人从事陶瓷技术和设计成果技术转让、技术开发业务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业务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对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10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3000万元的陶瓷企业,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2010年期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3万元(含3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陶瓷企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允许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加计扣除。 

对鼓励发展的陶瓷产业门类,放宽企业集团注册登记条件,支持陶瓷企业集团化运作。凡是陶瓷企业组建集团的,其母公司注册资本放宽至2000万元,母公司和子公司的注册资本总和由1亿元放宽至4000万元,子公司放宽至3家;设立陶瓷企业,允许其注册资本在2年内缴足,首付应不低于注册资本的20%;允许投资人以商标、品牌、技术、科研成果等无形资产评估作价出资组建陶瓷企业,无形资产评估后作价出资占注册资本的比例不超过70%。

(十)加强醴陵陶瓷产业的对外开放与合作

1、提高醴陵开放型经济水平

醴陵市政府推动陶瓷企业“走出去”战略。充分利用201011日中国东盟自贸区正式建成,93%的货物实现“零关税”的契机,扩大陶瓷产品和陶瓷装备制造的出口。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到境外开发资源,在海外建立营销网络和研发中心,健全和完善“走出去”支持服务平台,加大对境外投资的商品通关、人员进出境及资金融通的扶持力度。支持企业采用境外投资并购、境外上市等方式“走出去”。支持行业协会和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主办醴陵陶瓷产品展示与交易会(展),政府提供全力支持。

推进醴陵陶瓷产品大通关建设。理顺陶瓷企业与醴陵海关口岸的关系,完善政府主管部门与海关口岸的联络协调机制,借助醴陵海关的政策信息优势,建立陶瓷产业大通关电子口岸统一信息平台。开通绿色通道,完善口岸联检工作。取得海关的支持,积极推进分类通关业务,实现跨关区申报、审单、验放,简化货物流转的环节和手续,加强关检业务协作和物流信息共享,降低企业出口成本。

2、搭建陶瓷产业交流平台

2009年醴陵市政府举办了“历史的釉光”首博展、台湾釉下五彩瓷珍品展等会展的基础上,每年定期举办醴陵陶瓷博览会、陶瓷珍品展、国际陶瓷论坛,加大媒体的宣传力度,有效地提升了“醴陵陶瓷”的知名度。

以湖南省陶瓷研究所、红官窑、华联、泰鑫、陶润、新世纪等自有的陶瓷博物馆或产品展示馆为依托,开展陶瓷文化和制陶体验式旅游、陶瓷工业旅游,拉动醴陵文化、卫生、商贸旅游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延伸陶瓷产业链,扩大醴陵陶瓷的影响。按照醴陵的城市规划建设醴陵陶瓷烟花会展中心,提高醴陵市承办区域性、大型陶瓷会议展览、文化、商业交流的能力和水平。

在醴陵陶瓷工业园规划建设醴陵陶瓷文化创意园,为各类文化创意人才和陶瓷设计人才提供宽松的创业环境和优惠政策,广泛吸引国内外具有陶瓷艺术创意能力的人员和机构到陶瓷文化创意园创业,鼓励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设立个人命名的工作室、创意社等多种组织形式的创业模式;吸引国内各类专业设计人才到陶瓷文化创意园开展陶瓷产品创意设计,实现产学研一体化。鼓励国内高校的材料学院、美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等到醴陵的龙头企业设立实习基地。为醴陵陶瓷企业提供技术和创意支持,为醴陵陶瓷产业搭建创意设计、艺术展示、交流沟通、成果交易的平台,提升醴陵陶瓷产业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注释:

①结构陶瓷是陶瓷材料的重要分支,它以耐高温、高强度、耐磨损、超硬度、抗腐蚀等机械力学性能为主要特征,可替代金属材料和有机高分子材料用于苛刻的工作环境,已成为传统工业改造、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中必不可少的一种重要材料,应用于热机部件、耐磨部件,例如刀具、轴承、密封环、阀门等,热交换器、防弹材料及生物陶瓷等。结构陶瓷种类较多,按原料分类,分为以下几大系列:1、氧化物陶瓷,主要有氧化铝陶瓷、氧化锆陶瓷、莫来石陶瓷等;2、氤化物陶瓷,主要有氤化硅陶瓷、氤化铝陶瓷、氤花硼陶瓷等;3、碳化物陶瓷,主要有碳化硅陶瓷、碳化钛陶瓷、碳化硼陶瓷等;4、硼化物陶瓷,主要有硼化钛陶瓷、硼化锆陶瓷等。这些陶瓷的功能各有所长,应用广泛,如利用高硬度、高耐磨性的陶瓷来生产机械零件、密封件、切削刀具等材料,利用高耐磨、高强及高韧性的陶瓷来生产汽车用耐磨、轻质部件、耐热隔热部件、燃汽轮机叶片、活塞顶、镶块等,利用耐腐蚀、与生物酶接触化学稳定性好的陶瓷来生产冶炼金属用坩锅、热交换器、生物材料如牙人工漆关节等,利用特有的俘获和吸收中子的陶瓷来生产各种核反堆结构材料等。结构陶瓷广泛应用于机械、电了、航空航天、生物工程领域,约占整个陶瓷市场的25%。在结构陶瓷的应用领域中,耐磨部件占据了43%的市场份额。例如,衬垫、导杆、滑轮、模具、喷嘴、耐磨介质、阀门、密封圈、活塞、轴承和一些造纸部件等。17%的结构陶瓷应用在陶瓷刀具上。包括A1203A1203/TiCSiC晶须增强A1203Si3N4Sialon陶瓷。

功能陶瓷主要是利用其电、磁、声、光、热学等功能特性,应用于绝缘子,集成电路的基片,电容器,压电和铁电及热敏、光敏敏感元件等,也称为电子陶瓷。目前世界电子陶瓷的市场规模达到1300亿美元左右。据专家预计,未来几年需求量每年将以15~20%的速度增长,到2015年需求量将突破2100亿美元。而且产业的产品门类越来越多,高科技性能更加齐全,应用范围愈来愈广阔,成为当前国际上最具活力的陶瓷行业。功能陶瓷产品在微电子技术、自动化装置、汽车发动机、敏感传感器、新能源等方面被广泛采用,形成生产高潮与激烈的市场竞争局面。

生物陶瓷是指陶瓷材料作为生物硬组织代用材料,它不仅具有不锈钢塑料所具有的特性,而且具有亲水性、能与细胞等生物组织表现出良好的亲和性。生物陶瓷除用于测量、诊断治疗等外,主要是用作生物硬组织的代用材料。可用于骨科、整形外科、牙科、口腔外科、心血管外科、眼外科、耳鼻喉科及普通外科等方面。生物陶瓷作为硬组织的代用材料来说,主要分为生物惰性和生物活性两大类。

陶瓷粉料是发展新型陶瓷的基础材料,是新型陶瓷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新型陶瓷的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②绿色建筑卫生陶瓷:指节能、环保、低消耗、低排放、抗菌的建筑卫生陶瓷产品,节能减排、清洁生产的建筑卫生陶瓷企业。环保、零污染、健康的原料开采、生产制造,废弃物处理或者再循环等生产环节。绿色建筑卫生陶瓷是从健康、环保、安全等方面对建筑卫生陶瓷的品质与性能的综合评价,它代表了建筑卫生陶瓷产业的发展方向。